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豆油贸易战:进口收紧信号之辩
发布时间:2010-4-9 23:35:07
 
文章内容

自卫战信号

豆油进口限制令之所以引起关注还不仅仅限于贸易层面,尤其在目前国产大豆以及国产食用油日益受到进口和外资包围的今天。

“这应该是想要释放出一种信号——目前国内大豆库存居高不下,政府也想从各方面施以援手。”郭清保说。

从2008年开始,政府连续在大豆主产区进行大豆的托市收购。仅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国家分批次一共临时收储了750万吨大豆。然后,这750万吨大豆,除了拍卖的不到10万吨,以及去年下半年定向销售的195万吨外,其余仍在库中。

而从去年年底开始,新一轮的大豆收储工作又开始启动,尽管此次收储有126家企业参与,但国家大豆的库存也面临再次增加。而且,从今年2月下旬传出消息称,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已经基本停工,这为大豆原料的消耗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另一个背景也让对进口豆油的限制更加鼓舞人心。有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油脂油料产业规划(2009-2020)》已上报国务院,并有望在上半年颁布。而该规划核心在于确保中国在2020年实现60%食用油自给,同时还要淘汰2000万吨落后产能。

去年年底,我国政府已经加强了对于澳大利亚、加拿大黑脚病油菜籽的进口限制。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11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关于进口油菜籽实施紧急检疫措施的公告》以来,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数量出现明显减少,2009年全年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超过300万吨,而2010年从前几个月的进口数量来看,远远低于2009年每月的平均量。

郭清保也表示,尽管出台油菜籽进口限制的考虑主要是黑脚病,但是出台时机也比较敏感。因为此前黑脚病油菜籽进口一直存在,而且即使在我国长江流域,也有黑脚病油菜籽的存在。

据了解,目前中国进口油菜籽90%来自加拿大。

效用之辩

在豆油之后,下一个限制进口的是否就会是大豆呢?事实上,进口原料大豆的数量远远超过豆油,对于进口大豆的限制,也将决定大豆乃至食用油保卫战能够取得多大的成绩。

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一直持上升态势。2008年,进口大豆为3744万吨,2009年,这一数字达4255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13.7%。

“大豆进口应该是绝对不敢去控制的。”郭清保认为,目前国内对于大豆的需求量就在4000万吨左右,然后,国产大豆的产量每年仅为1000多万吨。一旦限制进口,难以满足国内自身对于大豆的需求。

他同时表示,对于豆油的限制也应该是临时性措施,会慢慢取消。此前,对于油菜籽进口的限制也出现了松动的状况。

加拿大第二大农作物加工商,李察信国际有限公司(James Richardson International)总裁Curt Vossen在最近就表示,由于油菜籽及菜籽粕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可能放松对加拿大油菜籽的进口限制,但具体时间不清楚。

而前述豆油贸易商则告诉记者,尽管企业不会去进口阿根廷豆油,减少了进口的主要来源,但是企业仍可以从其他国家如巴西等国进口豆油。

在这种状况下,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是,60%食用油自给的目标主要应当靠发展其他油料产品来实现,如米糠油、花生油、玉米油、茶油等。

事实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经首次将花生良种补贴纳入国家粮食补贴范围,表明了国家进一步开拓食用油消费市场源头,扩展国内食用油消费市场格局的希望。

但在郭清保看来,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仅只有30%左右,而小品种油在食用油中的比例不超过15%。由于耕地面积限制,依靠这些品种油料拉动食用油自给率到60%非常困难。“50%可能达到,到60%就不可思议了。”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图文]豆油贸易战:进口收紧信号之辩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