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股指期货“演习”三年 参与者“十玩九输”
发布时间:2010-2-4 22:40:59
 
文章内容

三年多前的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在上海成立。这家由五家交易所共同发起的交易所,使命之一就是为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交易做好准备。2006年10月30日,中金所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正式开始运行。

2010年年初,国务院、证监会正式批准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之后,媒体想要采访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就变得非常困难。

半年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上海采访朱玉辰时,他曾对记者说:“欢迎媒体更多地关注我们中金所,欢迎来看看我们的仿真交易。三年来,我们对股指期货的筹备工作一天都没有停过。”在朱玉辰看来,应该让公众知道股指期货的“交易”一直在进行,虽然只是“仿真”的,但意在实战。

1月19日,中金所就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修订稿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一场历时三年多的“演习”即将结束,股指期货真正的交易鸣锣已经为时不远了。

股指仿真交易“别太当真”

据记者了解,截至2009年11月13日,中金所共批准了111家期货公司会员资格,其中全面结算会员15家、交易结算会员61家、交易会员35家。而在这些会员中,国泰君安期货公司十分幸运拿到了头牌,成为一号会员。

对于股指期货“演习”三年,“一号会员”国泰君安期货总经理何晓斌觉得“别太当真”。他认为,目前在中金所开户的会员通过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仅仅能够达到四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让会员对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理解了;第二,对买空、卖空双向交易理解了;第三,对于当日无负债结算理解了;第四,对于到期交割‘有可能’理解了。另外,则是让投资者对某一家期货公司的交易软件熟悉了一下,仅此而已。”何晓斌这样告诉记者。

台湾于1998年就推出了股指期货。台湾最大期货公司之一的凯基期货董事长糜以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仿真交易测不出期货市场真正建立之后它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参与仿真交易投资者必须注意。”

而且,投资者在参与仿真交易和真实交易的“心态”上的差异也可能造成交易方式和结果的异同。何晓斌告诉记者:“首先,由于仿真交易的资金是模拟资金,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钱不当钱用’的现象;其次,仿真交易的每个客户都会给100万元的模拟资金,客户是同质化的,而在现实交易中每个客户的账户资金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别按照‘仿真交易’这个经验来。那要出大事情的。”

仿真股指期货“十玩九输”

多位期货业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目前来看虽然股指期货制度准备已经日趋完善,但一些风险控制应该做的更好,以防“巴林事件”、“法兴事件”在中国重演。

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此前曾表示,在仿真交易的三年里,不仅经历了“5·12”大地震,也经历了百年难遇金融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深刻反思,把我们的游戏规则,把我们的制度更好地完善。”

与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相比,个人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风险”亦不可小觑。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坦言:“我们发现在期货市场中,投资者能够持续、稳定赚钱是非常难的。特别是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或者自己的心态不能很好调整的、不能管控自我风险的人,在这个市场里往往只有一个结果:把钱亏完。以三年为期限来看,能够赚钱且收益稳定、持续盈利的投资者只占10%。这些投资者的资金使用始终控制在三至四成,并大部分采用对冲机制或对冲工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何晓斌告诉记者:“股指期货跟其它期货一样,当日无负债结算,因此是赢钱还是亏钱当天就见分晓。”当日结算后,如果投资者的保证金不足,必须及时采取追加资金或平仓等措施以达到保证金要求,否则会被强行平仓。

这样的看法得到了业界的共鸣。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依我们判断,目前的股市投资者中,适合做股指期货投资者只占资本市场中10%~15%。”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股指期货“演习”三年 参与者“十玩九输”
  • ·中金所启动股指期货第二阶段生产系统测试
  • ·[图文]海通证券(600837)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受益者
  •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将创新基金产品线
  • ·[图文]国际期货备战股指期货报告会周日成功举行
  • ·证监会和中金所正考虑推“迷你型”股指期货
  • ·股指期货时代的投资策略
  • ·[图文]大盘如此暴跌 是为股指期货做准备?
  • ·[图文]股指期货开户测试今启动 预计4月正式上市
  • ·暗战股指期货大蛋糕 期货公司角力客户资源
  • ·[组图]股指期货开户春节后进行 保证金或提至15%
  • ·增资潮暗涌 期货公司加码备战股指期货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