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基础建设
有投资者质疑,既然有华尔街金融市场过度投机失败的案例,中国资本市场增加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这些金融工具的意义何在?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欧美金融市场来说可能是“玩剩下的”的金融工具,对中国金融市场来说还“很新鲜”,毕竟中国金融市场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中国金融行业还处于初创期,要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各种“创新”还会层出不穷。
成思危也在各种场合表示,不能因为华尔街出了问题,就完全否定金融创新,中国还是一个金融工具非常缺乏的国家,金融市场的建设还远远不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解释股指期货投资为何要设置诸多“门槛”时就表示,目前中国国内衍生品市场不完善,应大力发展诸如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简单的场内衍生品市场,以满足投资者的套期保值和投资需求。他说,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推进,逐步建立与不同类别的投资者、不同风险程度的投资产品和不同的监管要求相协调的制度,已成为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
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期货市场共成交21.6亿手,成交金额约13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2%和81.5%。同时,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的43%,居世界第一。
分析人士称,我国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和定价权的强烈需求,使期货市场在今年或迎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而股指期货的推出拉开了期货市场大发展的序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期货市场里,汇率期货、股指期货以及其他金融期货品种占整个期货市场份额超过50%以上。而没有金融期货,中国期货市场缺了半壁江山。同时,股指期货是连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纽带,投资者利用期货功能来做股票市场的投资,可以大大拓展投资者的视野和空间。
1月15日,在CCTV财经频道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报告会上,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指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将开启A股市场的新纪元。她预计,这些新金融工具获得批准将提高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国内证券公司是最显而易见的受益者。
中国资本市场这个“蓄水池”还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类似股指期货这样的基础建设当然应该讲求质量。市场人士称,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政策的“配套”政策必须落实到位,一方面要防止大机构甚至海外热钱利用股指期货操纵市场,放大股市的赌场效应;另一方面,还要对市场腐败行为加大监管力度。
有机构研究称,在16个国家和地区中,股指期货推出的一年内,股票市场出现20%以上调整幅度的占13例。1982年4月,美国开办股指期货交易,1983年下半年美国股市中的新股和高科技股泡沫破裂;1998年9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股指期货,1999年1月日本股市转入大熊市,在一年半内跌幅超过60%;1986年5月,香港推出恒生指数期货,1987年港股下跌超过50%。
这些“不祥”的案例加大了人们对后市的不良预期。有人预测,这种“核弹级的大规模做空工具”将配合华尔街的空头狼群打击中国股市,两年内A股一定会创新低,低于998点。也有人预测,这项金融创新将助涨股指,上证指数“将以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的速度上涨,大有可能创下历史新高”。
显然,分歧正在加大,中国股市对“做空游戏”的适应还需要时间。(中国青年报 众石)
[责任编辑:divo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