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正在掀起新一轮的诸侯争霸赛。
唯一一家由省级政府发起的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 (下称渤海大商所)甫一出手,便在京津沪角逐原油现货市场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从成立到开业不足四个月,渤海大商所就已获批推出“原油”现货交易品种,国内已存在的近200家大宗商品交易所不能望其项背。2010年1月,其还将推出“螺纹钢”、“热轧卷板”两个连续现货交易品种。
就在一地之隔的北京,2007年成立至今的北京石油交易所因苦于未能获批原油交易品种,至今尴尬地未能正式开展交易。
而12月初,拥有国内四大石油公司豪华股东阵容的上海石油交易所(SPEX),刚推出了国内首个石油化工产品的连续现货交易平台,不过这一国内成立最早的石油现货交易所试水的是燃料油品种。
京津“双城记”
2009年12月18日,渤海大商所开业的这一天,连续现货交易平台上首个原油“中国价格”诞生。在天津市火车站旁的进步道48号渤海商品交易所(BOCE)大厅中央,董事长阎东升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作为定位于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性商品交易所,渤海的目标是比肩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
而就在开业的前两天,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下称北商所)抢先承办了“2009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论坛”,声势之大颇有与渤海商品交易所争锋之意。
北商所于2009年8月份在北京市政府批准下成立,其高管团队来自2007年成立但尚未开展交易品种的北京石油交易所。
一个月之后,渤海大商所揭牌。
与北商所雷声大、雨点小不同的是,背靠着能“先行先试”的天津滨海新区,拥有国内其他交易所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渤海大商所一举拿下国际原油和焦炭为首批上市的两大品种。而董事长阎东升之前在担任上海石油交易所总经理一职时,为能拿下国际原油这个品种奔走了数年。
这让北京相关方面顿感压力。
2009年12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50余人的参观考察团来访北京石油交易所,了解了交易所发展现状、授权服务商管理相关规定及合作事宜。
随后不久,北京石油交易所在网站上挂上了《北京石油交易所开业在即授权服务招商显机》的内部新闻稿。北京石油交易所董事长刘少宾多次婉拒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12月30日接受本报询问交易所开业具体时间的问题后,上述内部新闻已被删除。
北京石油交易所至今还处于筹备之中,没有推出交易的品种。“我们推出原油现货远期交易,北京的原油交易品种没有批下来,重点转向了大宗商品交易所。”12月16日,北商所一位人士向本报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