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百亿江浙民资转战棉花期货 产业投资跟进
发布时间:2010-1-5 19:10:21
 
文章内容

上海财经大学朱国华教授认为,国家亟须尽快改变仅从现货市场收储棉花的单一做法,同时在期货市场收储国产棉,发挥这一平台的定价功能,增强行业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浙资种棉

跟“炒棉”游资相比,来自浙江的一些产业资本则走得更远。

今年初,浙商蔡方杰在库尔勒承包1.5万亩棉田,浙商李长春在阿克苏承包10万亩地,面积相当于温州永嘉的耕地之和。这在缺地的浙江是不可想象的。

这两年没遇上大旱和冰雹,新疆棉花长势喜人。可种棉人的心情却忽高忽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年底棉价大跌,幸亏国储局大幅收棉拉了一把。2009年很多棉农不敢种了,棉花减产,棉价又迅速反弹。

丰收在望,蔡方杰算了一笔细账,今年棉花亩产300公斤,每亩成本约1200元,能赚到500元左右,1.5万亩能赚到700多万元。

蔡方杰表示,源头棉价上升,下游的纺织品也将随之涨价。国家为平抑棉价已经在2009年10月、11月几次出手抛售储备棉。但是,海外纺织订单的增加、棉花减产等原因,依然支撑棉价。他认为,2010年棉花形势应该也不错。

黄志伟说,在新疆做棉花加工生意的90%是浙江人。近年来,江浙一些大型棉纺织集团如华孚、雅戈尔等也纷纷到新疆棉花产地投资,使新疆纺织业规模不断扩大。

葛永品表示,新疆棉花加工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硬件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因素,掣肘了纺织产业的转移速度。如果产业链的前、后半段能够衔接上,一定会有更快的发展。

[责任编辑:jbyao]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百亿江浙民资转战棉花期货 产业投资跟进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