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欧佩克主席:油价有望进一步下跌
发布时间:2009-7-6 20:22:45
 
文章内容

    “全球智库峰会”于2009年7月2日—4日在北京举行。安哥拉石油部长、现任石油输出国组织轮值主席德瓦斯康赛洛斯在7月3日上午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的主论坛上表示,自从2008年以来,油价驱动因素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情况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油价也有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他说石油市场现在处在非常脆弱的情况,即便是小小的动荡,都将会对石油的价格产生巨大震荡。

    德瓦斯康赛洛斯首先表示,中国经历了非常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且在石油建设以及石油天然气行业当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说,这次金融危机的时机和强度是史无前例的,它对于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挫败。更进一步的是,这些金融危机能影响到每一个人。总体来讲,情况非常复杂,而且相互联系,遍及全球。令人遗撼的是,它不仅仅需要我们的头脑,所出现的危机是真正实体性的实体经济,并不局限于金融领域。因此,我们必须快速行动,来采取可持续的方式发展。这种金融危机将会对整体世界经济的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最弱势群体和最贫困国家的人民。

    石油需求有望回升

    德瓦斯康赛洛斯说,OPEC(欧佩克)必须在这个过程中采取措施,一个人不能够在不讨论能源的前提下泛泛的空谈世界经济,能源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而石油恰恰是所有能源当中的主要来源,占据了世界全部能源组合当中的70%。去年,石油需求在历史上第一次从1980年开始下降,对我们来讲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事情,也就是说需求降低到了供给之下,它很有可能会迅速回升。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当中,谁能够确切知道我们如何为这些产业和不确定性做好准备呢。

    他透露,现在OPEC对于需求方面的预测,是觉得需求应该是随着经济的恢复而增长。在发展中国家,预期更多的经济增长在世界的石油需求方面所占的比例,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会进一步增加。这一点将会反映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需要扩大其经济,并且提升其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求。这样一个预测会如何受到危机的影响呢?石油的生产又如何受到危机的影响?我们看到在去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金融投机对于石油价格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波,这些副作用会继续存在。对于今天的产业来讲,会产生更多的动荡,以及更多的推延。除此之外,也会催生更多有关石油产业的不确定性。

    他认为需求的可持续性要能够采取智慧的策略。如果产业希望以一种成熟和稳定的方式在未来增长,需求就要保持一定的水平。这一点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当前的经济环境非常不确定,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和未来石油需求相关,“OPEC采取等待看一看的策略来制定我们的石油生产新协议。在世界经济以及能源市场当中,采取谨慎的策略,我们在准备好的时候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稳定性。”

    金融危机导致油价达到极端水平

    德瓦斯康赛洛斯表示,整个世界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是几年时间吗?在某些领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可能会形成另一个争论点。重要的是,去年的金融风暴使得石油的价格达到了极端水平,在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如此。现在我想提醒各位,全球的石油价格在2008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一开始,石油的价格增加到每桶50美元,最终提升到了最高141美元每桶,那是在7月份。之后又迅速下降,下降到每桶107美元,最终在12月下半月达到37美元每桶。在石油价格中看到60美元每桶的价格应该是正常水平,这些数字是不言而喻的,也是胜于雄辩的。即便不是来自石油产业的人也了解,无限的投机会对石油产业,对日常的运营和投资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油价有望进一步下跌

    德瓦斯康赛洛斯表示,石油市场最近的历史一直是非常动态的,有很多的衍生品。这样一种情况怎么样能够持续、长期的增长,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OPEC认为非常有必要重建市场的稳定性,这一点是符合石油生产者以及石油消费者的利益。这就包含了我们在去年12月份所做的决定,是减少石油产量的限额,下降每天420万桶,从2008年9月份下降。与OPEC其中11个成员国进行协议。“自从那之后,我们看到重要的驱动因素驱动着油价,在这方面好象没有什么变化。自从2008年以来,这些因素没有变化,但是情况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油价也有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他说,目前石油市场现在处在非常脆弱的情况,即便是小小的动荡,都将会对石油的价格产生巨大震荡。政府机构和金融部门应该着手解决石油行业的过度投机。


相关文章
  • ·欧佩克主席:油价有望进一步下跌
  • ·欧佩克主席:须减少全球原油库存
  • ·欧佩克主席:油价没有“底部”可言
  • ·欧佩克主席表示将根据形势决定新减产措施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