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陆期货研究部
刘炳宏
2009年棋至中盘,国际油价每桶价格从最低32美元附近反弹至最高合约75美元左右,后续油价又将如何演绎呢?
首先,造就国际原油价格反弹是否金融属性或是通胀预期导致的?与大多数分析师的主流观点不同,笔者认为此次国际原油反弹的主因并非是金融属性或者通胀预期,而是国际原油自身的不可替代资源属性。
国际资本对油价的关注程度远高于一般的商品,也是大宗商品的核心指导价格。通过笔者的基金持仓变化统计模型显示,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从70美元附近暴涨至147美元的翘尾因素主要源于国际投机基金的炒作,而70美元下方的多头力量分别为产业资本和投资资本的参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以来,产业资本逐步回归,以政府力量(中国和美国为吸纳资源的代表)与大型石油商为基础的买盘力量支撑了国际油价在30-45美元区间内的企稳。此次反弹的实质支撑力量并非是金融属性,而是各国发展经济的资源需求,只有自身的资源属性才能维系油价的企稳回升。不仅仅国际原油价格在期货市场大幅飙升,在现货市场,巨大的需求也支撑了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涨至70美元附近。
其次是石油当期供需关系利好。
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下,美国需求日渐减少的状态下,炼油厂开工率主动下调;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知需求不旺,美国原油进口数量依然保持高位水平,且从数据来看,战略石油库存不断在增加,美国可供应自身需求的天数已经超过90天,甚至达到了100天左右。这些异常的举动充分说明了在原油低价位区间,美国实行低价吸收策略。另外,美国商业库存也不断在增加,市场一度传言美国一些大型的石油公司在海上通过油轮存储的石油资源也不计其数。上述表现只能说明一点:作为军事经济战略资源,国际原油是有刚性需求的,国际原油的低价时代已经过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半年的时间充分体现了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奇迹。中国在近半年多的时间内大量与国际原油生产国进行商谈,通过金融危机的救助方式“石油换贷款”与多国签订了长期供油协议,缓解了未来多年的石油需求紧缺问题。第一期战略石油库存储备已经基本完成,开始了第二期筹备工作,同时我们也看到原油的进口量已经逼近近几年最高水平。
综上所述,国际原油价格下半年走势将继续宽幅振荡,价格再创新低的可能性较小;原油价格长期的底部支撑区域将在45-60美元附近。
理财一周独家稿件声明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理财一周”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各媒体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aobao18.com理财一周。
新闻热线:62471234-68566,电子邮箱:dfmoney@wxjt.com.cn。
品牌热线:6289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