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期货行情期货市场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钢材期货上市钢厂仍在观望
发布时间:2009-3-30 9:45:40
 
文章内容

    2009年3月27日上午9点,钢材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交易。

    “钢材期货与3月份真是有不解之缘。”一位十多年前就参与过钢材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当场感叹。

    今日焦点2009年3月28日钢材期货首日诡异暴涨调查国内钢材现货价格仍面临走低压力,但钢材期货甫一推出就大幅上涨,可见钢价作为总需求晴雨表将更加复杂。财政部“认真考虑”地方债打包发行华伦集团掏空四川金顶内幕中铝获210亿美元银团贷款入股力拓盖特纳力推SRR成金融监管新巨头产业基金众生相调查

    1993年3月5日,国内第一份钢材期货交易合约诞生于当时的苏州商品交易所,但在一年后被取缔;阔别15年后,钢材期货再度出现在中国期货投资者面前。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市仪式上表示,钢材期货上市是一件盛事,钢铁关系国计民生,有关部门积极贯彻国家政策推出钢材期货,可以完善定价机制,促进行业发展。

    引人瞩目的钢材期货成交第一单来自于马钢股份和沈阳联印经贸有限公司。据上海期货交易所提供的数据,成交第一手合约为螺纹钢9月合约,成交价格为3550元/吨。买入会员为马钢股份,卖出会员为永安期货,卖出客户为沈阳联印经贸有限公司。马钢股份为上期所自营会员。

    交易首日表现

    此次上市的两个品种是线材和螺纹钢,在上市前的挂盘基准价分别为3199元/吨和3399元/吨。

    首日的交易可谓一波三折。

    开盘之后,在乐观情绪的感染下,线材和螺纹钢期货与基准价相比,均有大幅高开。

    螺纹钢主力合约0909开盘在3550元/吨,一度上攻至3662元/吨,涨幅达到了7.76%;而线材期货主力合约0909也一度涨幅达到9.4%,接近首日扩板的涨停板的位置。

    截至9点半,线材的主力合约超过了14000手,螺纹钢主力合约0909超过了34000手。

    随后便开始回调,并窄幅缩量整理。

    临近中午收盘前10分钟,波澜不惊的行情风云突变,在有色金属的带动下,螺纹钢主力合约大幅跳水一度探底至3525元/吨,此后稍有震荡回升,收盘在3561元/吨,线材主力合约收盘于3398元/吨。

    “从各合约的相互关系看,螺纹、线材各远期合约相对近期合约都是升水的趋势,显示了市场比较乐观的情绪。”长江期货首席期货分析师闫阔表示。

    从交易量看,全天螺纹钢主力合约成交354590手,持仓量近5万手,交易活跃程度在所有的金属品种之中仅次于铜。线材的品种关注度稍差,线材主力0909合约成交量为螺纹主力合约的三分之一不到。

    “其实首日大部分有实力的参与者都还在观望,今日能有这样的成交量也预示了钢材期货潜在的吸引力。”闫阔说。

    与此同时,证券市场钢铁板块涌动热潮。

    是日,钢铁板块涨幅3.41%,远远领先大盘0.54%的上涨。其中,包钢9.91%、武钢8.68%、华菱钢铁6.21%的涨幅显得格外惹眼。

    招商证券钢铁分析师张士宝认为,钢铁板块的优异表现与钢材期货的推出“不无关系”。

    “钢铁期货能帮助钢厂抵御价格波动风险。”张士宝分析,“这也为多头做多钢铁股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钢厂观望

    由于国际上尚未出现成熟的钢材期货市场,这次在上期所挂牌交易的钢材期货,在推出前已备受市场的关注。甚至有媒体认为,钢材将会是中国唯一有可能具有国际定价权的大宗商品。

    然而,除了期货经纪公司忙于开展各种营销、推介活动外,真正的交易主体——钢厂和钢材经销商,对钢材期货并不热衷。

    “客户难拉,我们忙活了一个多月,才5个客户。”国金期货杭州某营业部鲍经理如此感叹。

    记者致电数家以线材、螺纹钢为主要生产品种的国内钢厂,大多对钢材期货持谨慎态度。


相关文章
  • ·钢材期货高歌猛进 空头保值盘虎视眈眈
  • ·钢材期货高歌猛进空头保值盘虎视眈眈
  • ·铁矿石谈判艰难钢材期货继续大涨
  • ·钢材期货来了“新人” 贸易商谨慎试水
  • ·钢材期货90天大限临近“试盘期”步入尾声
  • ·“六月行情”启动 钢材期货新高迭创
  • ·钢材期货逆势再创新高 多数期货品种下跌
  • ·“六月行情”启动钢材期货新高迭创
  • ·[图文]钢材期货定于3月27日上市 成最大交易品种
  • ·钢材期货推出极具战略意义
  • ·钢材期货上市前夕涉钢企业态度分化
  • ·近200家大型企业参加钢材期货报告会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