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称商品市场将继续承压
证券时报记者李辉
本报讯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昨日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包括能源、基本金属及工业原料在内的商品价格将继续承受“广泛压力”。
“作为超级周期中的商品价格高点的最终决定力量,供需平衡已经出现。”罗奇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随着全球信贷危机蔓延,可能将全球经济拖入衰退之中,预期原材料需求大幅下降,作为商品价格的一个指标,涵盖24种原材料的标准普尔高盛商品指数(GSCI)从7月份创下的纪录高点跌去了一半以上,而原油价格也在4个月内下跌了63%。
罗奇认为,中国周日公布的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方案,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率至少在7%左右,这将为商品市场提供些许支持,避免商品价格出现灾难性调整。他认为需谨慎评价中国庞大的财政刺激方案,弄清这笔截至到2010年的投资中,具体有多少是此前政府就已允诺支出的。
全球商品价格的跌幅在今年10月创下了历史纪录。铜价是最近7年来首次下跌,而据贸易商称,随着粗钢价格在4个月内暴跌80%,亚洲买家取消了采购。
“商品市场出现了泡沫,”罗奇说,“在全球商品市场的历史上,有过价格剧烈波动的时期,目前就处于这样一个时期。”他说,上一轮原材料价格泡沫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全球经济繁荣持续了4年半,后来出现了萧条。
罗奇认为,现在有“初步迹象”显示商品生产国,比如俄罗斯、巴西及中东国家开始“感受到强烈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