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更能见效的理财方式,但是,随着市场的起起落落,尽管理财目标是长期的,却很少有市民能坚持着长期持有不赎回。考虑到普通投资者难免有患得患失的投资心态和习惯,在制定基金长期投资计划后,投资者通常会对基金赎回制定严格的规定,专家建议,对于以子女教育、个人养老等长期理财规划为投资目标的投资者来说,可考虑采取定期定额赎回的方式。
利用定投定赎还月供
对于需要定期取钱的投资者,基金定期赎回的业务既可简化换钱手续,还增加了流动资金的收益。如对于每月需要支付房贷的市民而言,基金定赎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农行省分行营业部财富中心负责人余东升告诉记者,他们曾经给一位高收入的年轻客户做了一个理财计划。"这位客户的月收入很高,大概有1万多元,同时每个月要支付数千元的按揭还款。我们给他做了一个基金定投加基金定赎的计划。"
在他工资到账的那天,银行会自动划扣一笔固定的金额到客户的基金账户,帮他申购基金;而在下一月的按揭还款日前两天,银行自动帮客户赎回一部分基金用作还款。"定投和赎回的日期和客户发工资、还房贷的日期环环相扣。"为了稳妥起见,这位客户在基金定投时选择了两只基金,一只是股票型基金,一只是货币型基金,而每月定赎的正是这只货币型基金。
余东升告诉记者,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很小,流动性又好,赎回到账时间快,所以客户把准备还房贷的那部分钱放在了货币市场基金上。"尽管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不高,但日积月累,小钱也会变大钱。"
用定赎安排退休生活
杭州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授决定做一个基金定赎的计划,等到退休后,每月定赎1000元用于补充退休金的不足。
去年,这位老教授拿出30万元积蓄在农业银行买了基金,收益颇丰。因为快要退休了,退休后每月的养老金大概有2000元,但是要供养他自己和老伴两个人可能会有点不够用。为了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老教授本来打算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但是他年龄太大已经很难投保,即使有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保费也十分高。
这时,他听说了基金定赎这个新的理财工具,于是他决定用基金定赎安排自己不够的那部分养老金。老教授把另外20万元积蓄也转到农行购买基金,本金总共为50万元,约定从他退休后开始每月定赎市值1000元左右的基金用于补充养老金。
余东升指出,巧妙利用定额赎回可以实现类似"整存零取"的效果,特别适合投资者作为每月子女教育、偿还房贷、赡养父母、自己养老等固定支出的来源。但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品种时,也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慎重选择。如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比较大,而货币型基金的风险就很小,当然,潜在风险不同,两者相应的潜在收益差距也很大。
大部份的上班族薪资所得在扣除日常生活开销后,所剩余的金额往往不多,小额的定期定额投资方式最为适合。而且由于上班族大多无法时常亲自于营业时间内至金融机构办理申购手续,因此设定于指定帐户中自动扣款的定期定额投资,对上班族来说是最省时省事的方式。
2、于未来某一时点有特殊资金需求者:
例如三年后须付购屋首期款、二十年后子女出国留学基金,乃至于三十年后自己的退休养老基金等等。在已知未来将有大额资金需求时,提早以定期定额小额投资方式来规划,不但不会造成自己经济上的负担,更能让每月的小钱在未来变成大钱。
3、不喜欢承担过大投资风险者:
由于定期定额投资有投资成本加权平均的优点,能有效降低整体投资的成本,使得价格波动的风险下降,进而提升获利的机会。
4.定期定额投资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因恐惧而暂停
基金投资首先必须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基金的特点是集合投资、专家理财,优秀的股票型基金往往能够获得与大盘同步甚至超越大盘平均水平收益。据Lipper和Bloomberg资料,从1983年到2003年这二十年间,美国股市经历了1987年10月因过度采用“电脑程序化”交易引发的非理性崩盘、1990年的波斯湾战争、2001年纽约911恐怖袭击等重大事件的冲击,但美国股票型基金仍然取得较为理想的长期收益,年均收益率达到10.3%,远远高出年均约5.6%的通货膨胀率,为投资人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因此,基金是适合长期投资的工具。
但是,当市场出现暂时下跌时,基金净值往往也会暂时地缩水,许多投资者因恐惧在下跌时停止了定投(甚至赎回基金)。其实,投资者只要坚持基金定投,就有机会在低位买到更多基金份额;长期坚持下来,平均成本自然会降低下来,从而无惧市场涨跌,最终获得不错的收益。
误区二、因上涨而赎回
一些客户在定投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基金净值上涨,担心市场反转而选择了中途赎回,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与其当初进行基金定投的初衷相违背的。事实上,许多人参加基金定投的原因是由于个人没有能力判断市场涨跌,因此必须借助定投来分享市场的平均收益。而一旦因净值上涨而赎回,实际上就是人为对股市涨跌进行了判断,从而再次陷入了“短视投资”的陷阱。
基金定投如同财富之旅上的长途列车,只有坐到终点(通常坚持5年以上),才能有最大机会完成财富之旅,达到实现“购房、子女教育、养老”等事先规划的理财目标。
误区三:选错定投品种
一些投资者对基金类型和风险收益特征缺乏了解,以为所有类型的基金都能够定投,从而选择了错误的基金进行定投。事实上定投平均成本、控制风险的功能不是对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债券型基金和货市场基金是收益一般较稳定,波动不大,定投没有优势。而股票型基金长期收益相对较高、波动较大,更加适合基金定投。
误区四、对未来现金需求估计不足
许多投资者对自己未来的财务缺乏规划,尤其是对未来现金的需求估计不足,或者将过高比例的资金进行房地产、实业等投资,一旦现金流出现紧张,可能中断基金定投的投资。由于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中途下车可能离目标还有很远,尤其是股市有涨有跌,如果在股市低潮时急需用钱,就可能“被迫下车”而遭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