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ETF起步于2004年,虽然发展空间很大,但投资者对ETF仍然存在不少误解,例如,“ETF一定跑不赢市场”,“积极管理型基金业绩一定比ETF好”,这两个观点都不正确。
传统意义上的ETF被公认为被动式管理的指数化产品,风险收益水平与所跟踪的指数一致,投资目标并不是追求超出指数表现的超额收益。但随着各种新型ETF的出现,使得ETF业绩超越市场,超越所盯住的指数成为一种可能。这些创新主要包括主动型ETF、杠杆型ETF和反向型ETF等。
与传统ETF不同,主动型ETF并非追踪特定指数,而是通过运用量化模型,以超越基准指数为目标。杠杆型ETF通过保证金交易和期权交易可能使得收益倍增,同时又不违背标的指数成分股的配置方式。由于进行保证金交易或期权交易需要支付融资利息或承担期权过期的风险,所以整体上杠杆型ETF的风险要显着高于传统的ETF,属于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反向型ETF,又称为放空型ETF。简单来说,该类ETF是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衍生品,达到在基准市场下跌时获取利润的目的。不同于杠杆型ETF,反向型ETF的优势在于不必依靠保证金交易就可以实现卖空操作。
由于一些ETF可以买卖股指期货和权证,至少在操作中可以实现反向盈利。所以ETF不一定跑输市场。
持有ETF跑不过积极管理型基金看法的投资者认为,积极管理型基金相对ETF而言,能够更迅速地调整市场表现不佳的证券,加入市场表现较好的证券。其实,积极管理型基金业绩未必胜过ETF,ETF在很多地方都优于积极管理型基金。市场回暖时,ETF涨幅远超过积极管理型基金就是一个例证。
ETF的优势是申购费、赎回费和管理费等费用比积极管理型基金更低。积极管理型基金在资产组合中需要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用于应对赎回,尤其是在赎回压力较大时,但持有太多现金使基金整体收益率下降。ETF通常不用保持大量现金,由于套利因素存在,大量普通投资者倾向于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基金份额,这使得ETF能以较大比例的资金购买证券,所以ETF在市场回暖时表现最为抢眼。从这个角度来说,积极管理型基金的业绩未必能超过ETF。
对于资金量不大的个人投资者而言,购买ETF可以通过极低的成本实现分散投资,降低个股风险。ETF每手100份,只需几百元,投资者即可拥有组合证券。相比之下,如果投资者通过买入股票构建组合分散风险,则要付出更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