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2年末国内第一只指数型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的面市以来,国内市场上就先后发行了众多的指数型基金, 到目前为止指数型基金已达到53只,总市值为3281亿元,占整个基金市场的13%。仅仅在2009年以来,在新发行128只基金中指数型就占到了21%的比例,达到了27只,市值占比达到了36%,将近1000亿元。
指数型基金的发行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在准备着指数型基金的发行。那么基金公司缘何这么倾向于指数型基金的发行呢?主要还是因为基于以下的考虑:
第一:随着金融危机在人们眼中逐渐的淡忘,更多的人或机构开始转向经济复苏这个大的主题,在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A股的整体走势应该是一个震荡上行的趋势,而且到今天为止A股整体的市盈率基本在25倍左右,估值基本合理。指数基金或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二:指数型基金一般来说,严格按照指数构成来构建投资组合,收益率可预见性比较强,在完全有效市场下能有效规避市场非系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在有效市场下也是战胜市场的良好工具,选择好的标的指数,其长期业绩表现也可以和主动型基金一样,满足一般投资者的投资预期。
第三:因为指数型基金是一种被动的投资指数的形式,判断指数型基金的优劣标准也是其跟踪的指数的涨跌幅的偏离度,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不会向主动型基金那样选股麻烦,择时更难得状况,所以作为基金管理者只需要跟踪标的指数,构建接近指数成分的投资组合,不需要选股和择时,因此研究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大多数指数成分的调整频率较低,因此跟踪指数的组合在一年之内只需要进行很少的股票交易,这将减少股票组合变化带来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即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交易造成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额外成本)。这些节约的成本直接体现在基金收取的费用上。总体来看,指数型基金的各项费用都要比一般的股票型基金低。
综上从国内未来证券市场的趋势及基金公司的管理成本和投资者交易成本上,指数型基金可以多关注一下,但同时由于国内有很多的标的指数,而基金管理者又很少对这些指数做过较详细的说明和指导,致使投资者对这些标的指数知之甚少,做出了错误的指数选择和指数型基金的选择。下面我仅对几个比较常见的指数做些说明。
(1)沪深300指数
在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300只A股作为样本,其中沪市有179只,深市121只。样本选择标准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成分股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
(2)上证180
上海证券交易规模大、流动性好、行业代表性强的180只股票。貌和运行状况、具有可操作性和投资性、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促进市场对“蓝筹股”的关注。
(3)上证央企50
在沪市上市的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以及财政部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属主题投资。垄断资源优势、并购重组概念。
(4)深证100
以深圳市场全部正常交易的股票(包括中小企业板)作为选样范围,选取100只A股作为样本编制而成的成分股指数,并保证中小企业成份股数量不少于10只,属于描述深圳多层次市场指数体系核心指数。
(5)中证100
从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挑选规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中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大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
以上是对目前市场比较关注的几个标的指数做的一些简要说明,相信随着国内的证券市场从半有效到有效地转化中,指数型基金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还是要基金管理者能更多的为基金持有者考虑,这样才能使国内的基金市场越来越好。(林琼)
[责任编辑:amy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