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动态
分类导航
 
 
84只新基纷至沓来4家基金公司尚未“尝新”
发布时间:2008-11-4 15:46:18
 
文章内容

    □本报记者马薪婷

    今年以来获批新基金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截至昨日,今年新批的基金已高达84只(包括QDII)。以现有60家基金公司计,平均每家新增基金1.4只。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都能有新基“到访”。

    《证券日报》研究中心统计表明,截至昨日(11月2日),仍有五家基金公司未曾获批新基金。

    “(获批)估计要等到明年了。不过,现在这个市场,没有新基金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老基金业绩已存在不小的压力。”一家未获批新基金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员如是感叹道。

    四家基金公司未拿到“准生证”

    据《证券日报》研究中心统计,过去10个月以来,建信基金公司、银华基金公司和南方基金公司获批的新基金数量最多,同为3只。此外,长城、长盛、东方、东吴、富国、工银瑞信、广发等23家基金公司旗下均有2只基金获批,其余30家基金公司旗下也有一只基金拿到“准生证”。但截至昨日,尚有4家基金公司未拿到“准生证”,它们是中邮创业基金、融通基金、中信基金以及由巨田基金改名后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从基金公司内外资属性上看,有37只获批的新基金属于外资基金公司,47只获批的基金属于内资基金公司,占获批基金数量的55.95%。

    提起至今未获批新基金,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由于本身业绩已存在压力,目前的市场环境跟去年大不一样,获批基金与未获批新基金的基金公司都是喜忧参半。

    偏股型基金占获批基金33.3%

    天相投顾基金研究小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今年以来共获批基金84只,其中偏股型基金50只,占获批新基金的59.5%,QDII基金2只,占获批新基金的2.4%;保本型基金1只,占获批新基金的1.2%;债券型基金31只,占获批新基金的36.9%。

    从获批的基金的月度分布特点看,排除2只QDII基金,1月至6月份,获批的偏股型基金占当月获批新基金的比例逐月递增,从1月的0%到6月的87.5%。而接下来的4个月里,偏股型基金占比则在30%—40%的范围内徘徊,10月,偏股型基金占获批基金33.3%。

    1月份获批的3只基金均是债券型,2月份获批15只基金,其中9只偏股型基金,3只债券型基金,偏股型基金获批的比例占了2月份获批基金数量的60%;3月份总共获批基金17只,其中13只是偏股型基金,4只是债券型基金,偏股型基金获批数量占3月获批基金的76.5%;4月份共有10只基金获批,债券型基金仅有2只,其余8只均为偏股型基金,占4月份获批基金总数的80%;5月份仅有6只基金获批,债券型基金仅为1只,偏股型基金占基金总数的83.3%;6月份有8只基金获批,其中7只为偏股型基金,占基金总数的87.5%;7月份共有5只基金获批,偏股型基金2只,占基金总数的40%;进入8月份后,获批债券型基金数量陆续达到高潮,8月份有10只基金获批,其中偏股型基金仅为3只,其余7只全部是债券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占了30%,债券型基金占了70%;9月份获批5只基金,其中2只为偏股型,2只为债券型,1只为保本型基金,偏股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比例相同,占了9月获批基金量的40%;进入10月份,又有3只基金拿到“准生证”,其中2只为债券型基金,1只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占了66.7%,偏股型基金占了33.3%。


相关文章
  • ·84只新基纷至沓来4家基金公司尚未“尝新”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