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回顾:为伊消得人憔悴
把脉:
股市过山车时基民心理变化和当前的状况
恍如隔世,我们还能够依稀感受到去年此时基金的火爆场景,身处牛市当中,投资人陶醉于赚钱的欢乐之中,但是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确实是一个风险不断积聚的过程。在过去的8个月当中,股市大盘急转直下,上证指数自6100点暴跌至2319点,投资人损失惨重,基金行情可以说凄凉到了极点。
建行河南省分行国际金融理财师李大海是《东方财金》专家顾问团成员,他研究基金多年。采访中,他分析说,在上半年大幅度下跌的过程中,基金投资人的心理发生了两个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第一阶段是一季度的"翻本效应",市场大幅度下跌,基金净值迅速缩水,投资人不断投资企图抄底,渴望大盘反弹尽快挽回损失,导致整个一季度基金销售基本保持了去年的水平。进入二季度市场非但没有出现反弹,反而加速下跌,投资人出现了"蛇咬效应"没有人敢于投资基金,即便是指数已经跌破3000点,风险大量释放,具有突出投资价值,基金销售却出现了异常的惨淡,即便是债券基金也少有人问津。
面对损失,投资人起初的心态是焦急不安,痛苦压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端负面的心理痛苦被时间冲淡,客户开始对损失成本产生麻木情绪,逐步对资产不闻不问。在这个第二阶段基金净值的下跌幅却大幅收窄,抗风险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果投资股票在这个状态下损失将非常惨重;但基金就不同,基金在此时表现出了自控优势,虽然投资人被动持有,但是基金却进行了主动控制,极大地规避了系统风险。然而现状却是:投资人处在麻木状态,受不了了,他会割肉赎回、停止定投,黯然离场;即便认赔持有,也在渴望一旦解套就决然而去。
心理处方:
困惑面前,思路决定出路
信心屡遭市场无情打击,基民的心理和心态自然会发生转变。最关键的是,基民对于基金投资面临着重要的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转换操作方向,还是择机做波段?在这个比较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思路?"当前的行情或许就像在大雾天开车一样,情况复杂,那么行车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根据能看到的路面情况分析判断前方的路况,确定速度和方向。二是不去分析和判断路况,按照规则如打开前后雾灯,减速慢行,保持车距前行。"李大海给基民提供了两种选择。
首先,要对当前的行情和态势进行分析,到底市场将要上涨,还是进一步下跌?或者说上涨和下跌的概率究竟哪方面更大?据此确定当前基金投资的策略。"如果说市场已经见底,即将回暖反弹,那么就在底部大胆投资,或者继续持有等待回升;如果能够肯定市场将继续低迷下去,行情会继续大幅下跌,那么就选择放弃,将基金赎回等待更低的点位到来再介入,或者干脆赎回选择固定收益产品"。
其次,不对股市行情进行分析和判断,转而寻找基金这种理财产品固有的投资属性,从基金本质属性入手,提供适合基金的投资方法。
操作处方:
看清方向,坚持到底
李大海表示,不论选择哪种思路,判断的落脚点一定要有坚实可靠的论据,从确定性出发,剖析不确定因素,来进行具体的操作选择。
基金不同于股票。股票几百元跌到目前只有三四十元,几十元的股票跌到只有七八元,股票解套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几乎让人绝望。但是在市场跌幅55%的情况下,基金平均跌幅为36%,只有少部分基金跌幅超过40%;而对于基金投资人而言,基金的平均损失在20%上下,基金净值回到前期高点的希望很大。"这归功于基金是优质资产的集合,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一旦市场好转,基金净值创出新高并非难事"。
他说,中国股市每年必然要有一次中级上涨行情,而这样的行情涨幅一般在30%~50%。今年行情持续下跌,就好比你下好网焦急等待鱼汛的到来,却始终看不到希望,一旦我们失去耐心收网而归,鱼汛可能恰恰就如期而至。
同为《东方财金》专家团成员的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国际金融理财师郜晓莉,常被苦不堪言的投资者咨询"自己为什么抄不到底部"。她说,所谓市场底部,其实就是市场被普遍严重低估的阶段,即投资基金的黄金阶段。在过去的两年我们不断分析市场所处的阶段,渴望能够再次回到启动时刻的价值阶段,可是时不我待,牛市一去不回头,最终形成疯牛,资金推动,市场暴跌。"但是当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出乎意料地再次回到20以下这样价值投资阶段的时候,却少有人问津,难道三千点以下的投资风险比五六千点的风险还大吗?"
另外,一些极端情况的出现是值得关注的,这些极端情况在市场极为低迷的时候出现,往往预示着转机。如大盘蓝筹股和新发型股票出现跌破发行价的情况,而且不是个案;股票增发破发;A股价格出现与港股倒挂;出现股票价格跌破净资产;成交量持续萎缩创出地量;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已经到了15倍的水平,市场出现了极不合理的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