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动态
分类导航
 
 
周报:股混基金整体下跌 QDII基金损失惨重
发布时间:2011-9-28 21:45:14
 
文章内容

3. 基金行业动态

3.1 市场新闻

 9月17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俞妙根因个人原因辞职,正式卸任华安基金董事长职务,不再担任该公司董事,离任日期显示为2011年9月6日。公告称,李勍代任该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据悉,俞妙根将自己创业,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投资管理公司。

点评:国内私募基金自阳光化以来,吸引了大量公募基金的优秀人才,其中既包括投资管理领域的基金经理,也包括基金公司负责营销的人士,也不乏总经理级别的高级别管理人员。此次华安基金董事长离开公募,自创私募公司表明私募基金领域依然对公募基金领域的人才保持着高度的吸引力。不过也必须看到,随着私募行业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行业的洗牌也已经开始,部分长期缺乏良好业绩,规模过小的私募基金公司处境艰难,未来很可能离开私募行业,或被兼并收购。目前已经出现私募人员向公募回流的现象。未来基金行业的人才流动方向可能更多会呈现双向流动的局面。

3.2 基金观点

上周A股市场宽幅震荡下行。市场走势方面,多数基金仍然维持短期市场弱势震荡筑底的判断,认为阶段性反弹的机会仍需等待,中长期持偏乐观态度。目前投资者心态对市场有较大影响,市场起势需等待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信号出现。投资策略方面,多数关注中长期投资收益的基金策略较为积极,部分基金仍以防御性策略为主。

市场走势方面,多数基金仍然维持短期市场弱势震荡筑底的判断,认为阶段性反弹的机会仍需等待,中长期持偏乐观态度。21日A股放量反弹,但22日并未看到实质性利好,指数将前日涨幅尽数跌去,证明市场反弹仅为连续超跌引发的技术性反弹。A股市场的宏观环境、货币政策、流动性、上市公司基本面及盈利能力、外围市场环境等因素短期内均没有骤然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A股市场很难出现大的趋势性反转。A股目前估值见底,但起势尚需时日,前期低点可能受到考验。

何时市场能走出底部,多数基金认为需等待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信号出现。券商预测的9月CPI同比增速和8月相同,考虑9月翘尾因素环比或将上涨,短期压力犹存;中国水电即将发行,或会使市场的资金面有一定的紧张;欧洲债务危机骤然升级,欧洲整体的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欧洲债务问题的彻底解决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而且其解决过程或将更为漫长。因此市场短期压力较大,未来市场起势尚需等待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信号出现,如CPI涨幅连续明显回落、外围市场风险得到释放、年内政策出现结构性微调等。

在投资策略方面,总体而言基金认同的观点是:对于短线操作的投资者,目前未必是入市的好时机,但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即便短期下跌,当前也已是买入的机会。多数关注中长期投资收益的基金维持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市场出现下跌对看好品种增仓,若市场反弹则择机调整持仓结构;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为主轴确定投资主要方向;关注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细分子行业供需景气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三季报即将陆续披露,对于个别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也受到关注。也有部分基金目前的投资策略是以防御为主,对业绩稳定增长的消费品和低估值的银行股等板块较为关注。

博时基金认为,国内投资者经历了21日的大涨后,22日并未看到实质利好出台,而22日指数低开后不断下探,最终吞噬了前一交易日涨幅,再次证明市场反弹仅为连续超跌所引发的技术性反弹。目前市场的资金面与投资者信心均不容乐观,从反弹夭折和成交量萎缩来判断,市场仍处于弱势震荡筑底的过程中,阶段性反弹的机会仍需等待。

国泰基金认为,A股目前估值见底,但起势尚需时日。目前基本面的不利因素尚未得到解除:经济增速下滑、通胀未见好转、政策放松预期减弱等影响市场的问题仍然存在,加之中国水电即将发行,或会使市场的资金面有一定的紧张,而券商预测的9月CPI同比增速和8月相同,考虑9月翘尾因素环比或将上涨。短期压力较大,市场起势尚需等待做多信号的出现。目前的基本策略是以防御为主。消费品后期或会有收益,且收益较为稳定;加上各基金普遍的减仓行为,白酒等行业估值出现回调,因此也会产生机会。银行股等板块估值很低,因此下行的空间和风险都比较小,可有所考虑。

东方基金认为,21日市场反弹的技术原因是主要作用因素,A股市场的宏观环境、货币政策、流动性、上市公司基本面及盈利能力、外围市场环境等因素短期内均没有骤然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A股市场很难出现大的趋势性反转。从外围市场来看,由于欧洲债务问题的影响,欧洲整体的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欧洲债务问题的彻底解决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而且其解决过程或将更为漫长。美国的就业、经济等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看不到确定明朗的前景,短期内外围市场对A股整体上形成持续性的心理影响效应。由此来看,A股市场短期仍将低位筑底,低点继续会面临考验。

华泰柏瑞基金认为,难以有效下降的国内物价、房地产和地方政府投资的疲弱预期以及欧债问题可能带来的持续冲击是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因素,而事实上,A股市场也已经在近几个月对此做出了不小的反应。尽管弱势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继续恐惧已无必要。当前全市场估值水平已接近历史低点,已经包含了对经济增长下降和政策持续不放松的预期。展望今后数月,如果经济增长快速下降情形出现,政策放松,则股市表现值得期待;如果经济增长相对平稳,即使政策仍维持目前力度,由于对2012年估值切换的临近,股市下跌空间非常有限。

国投瑞银基金认为,投资不能简单地看估值,很多品种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有其必然的原因。目前A股正逢内外不确定因素双重夹击,一方面通胀持续上升带来的超预期紧缩政策正在陆续反映到投资层面,另一方面欧债危机尚未见底,所以对后市仍较为谨慎。对于短期A股走势,外需和投资增速下滑导致经济景气度下降的趋势仍在延续,通胀同比指标见顶后未来一两个月仍会维持在高位,调控政策转入观察期,整体市场相应进入一个筑底阶段。在市场筑底阶段,金融、地产、交运和通信等调整较为充分的绝对低估值板块是有望获得相对收益的板块。而以小盘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由于整体预期过高,更多是个股机会。另外,未来政策松动给周期股带来的阶段性机会,以及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细分子行业供需景气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南方基金认为,本次向欧洲银行体系注入美元流动性只是一种资金的跨国拆解行为,而不是直接的印钞,可见在通胀逐渐抬头的背景下,国外央行对出台实质性的“量化宽松”还是比较慎重。短期内市场将维持震荡探底态势,可能将继续考验2437点前期低点的支撑。操作上要慎之又慎,严格控制仓位,等待市场成功探底。三季报即将陆续披露,对于个别业绩超预期的个股可以重点关注。中期来看,目前市场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随着欧债危机、经济下滑、资金紧张等压制估值的各种因素逐步缓解,对中长期市场仍可以持乐观态度。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影响市场的主要力量是市场资金面以及投资者心态。目前,资金面偏紧,没有新增资金流入;而外围市场近期波动较大,对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投资者心态。目前往下看,暂时看不到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没有经济硬着陆的先期迹象;往上看,由于国内经济增速继续回落,通胀维持高位,政策难以放松,因此市场维持弱势震荡的可能性较大。维持“轻大盘、重个股”的投资策略,以中长期的角度选股,市场出现下跌对看好品种增仓,若市场反弹则择机调整持仓结构,仍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为主轴确定投资主要方向。

大成基金(微博)认为,短期来看,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市场还是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从海外因素看,欧洲债务危机骤然升级,投资者对希腊发生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何去何从很难仓促判断。从国内方面看,虽然市场估值已非常便宜,但各种不利因素没有完全消化,短期市场还是以震荡为主。目前A股的估值已较安全,这说明市场此前更多的是对各种坏消息做出了反应,而对于好消息的反应显得不足。因此,待后期各种因素明朗后,市场可能会有所好转。总体来看,震荡筑底行情尚未结束。后市企稳回升需等待积极信号的出现,包括CPI涨幅连续明显回落、外围市场风险得到释放、年内政策出现结构性微调。

宝盈基金认为,目前A股市场下跌空间不大。虽然短期内难以看到大机会,但对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市场下跌恰恰提供了加仓的机会。欧美债务问题的解决注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痛苦的过程,海外形势并不乐观。近期投资者悲观是因为所见所闻都是负面信息,市场已经较充分地反映了负面因素和悲观预期。短期内,如果国际、国内再度传出负面信息,A股市场仍可能下跌。对于短线操作的投资者,目前未必是入市的好时机,但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即便短期下跌,当前也已是买入的机会。在个股基本面不错的情况下,持有半年以上并获取较好收益是大概率事件。在行业配置方面,消费虽然受到政策鼓励,但消费需求的增长会比较缓慢,而节能环保、信息技术行业最有可能得到政策的重点扶持,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新华基金认为,近期A股走势主要受外盘影响,未来投资者宜重点关注欧美股市走向,低估值的周期股值得关注。目前通胀开始回落,但压力仍大,同时,欧美经济给全球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延绵不绝。短期看,市场仍将维持弱势震荡寻底格局,但布局增长确定、长期被压抑的低估值周期股机会来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周报:股混基金整体下跌 QDII基金损失惨重
  • ·海通证券:股混基金整体下跌 QDII基金损失惨重
  • ·[图文]96只基金身陷紫金矿业“环保门” 损失惨重
  • ·指数基金损失惨重 小盘风格基金跌幅较小
  • ·四川成渝还有几个跌停 高位“炒新”散户损失惨重
  • ·[图文]未告知风险致损失惨重 客户向汇丰索赔198万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