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机构齐吹“泡泡”
基于流动性泛滥与经济企稳回升的预判,机构乐观情绪升级。包括券商、私募以及公募基金在内的部分机构再度抛出“牛市论”,其直接表现在于机构仓位突飞猛进,高仓位“迎战”11月行情。
从公募基金仓位来看,不少股票型基金仓位已经接近满仓运作。从德圣基金仓位监测报告来看,上周基金再度加仓,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8.53%,相比前期增加1.33%;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2.89%,相比前周上升0.64%;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5.57%,相比前周增加0.69%。即使扣除被动增仓效应后,各类偏股方向基金均表现为主动增持。值得注意的是,上周重仓基金(仓位>85%)数量继续攀升,占比已经达到53.03%,相比之前一周增加3.44%。上周另一突出现在在于,债市资金开始转战股市。据德圣基金测算,上周可投资二级市场的债券基金主动增持显著。
此外,私募基金对于市场亦乐观十足。据好买基金最新调查,目前已经没有私募基金看空后市,参与调查的46%的私募基金对市场呈中性看法,54%的私募基金则继续看多后市。
私募持仓情况更映证了其对于后市乐观态度。10月份,有85%的私募仓位在七成(含)以上,仅有7%的私募基金仓位在三成到七成之间,对市场保持中性态度,7%的私募仓位在三成(含)以下,和9月份相比,重仓私募比例大幅上升,中等仓位和轻仓私募比例下降明显。
再看卖方机构中的券商,前期对市场较为悲观的个别券商对市场的判断重新乐观起来。广发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股市至少还有16%至20%的上涨空间,即当前市场预期的上证点位为3500 点至3600 点。所以股市的暂时调整,只为积聚更大的上行动力,直到明年二季度泡沫的破裂。
QFII的运作则更为“激进”。 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吴先兴表示,根据彭博2010年10月18日-10月29日期间的数据监测,QFII仓位近期大幅提升接近满仓运作。“投资中国A股的QFII基金股票仓位的简单平均从上期的83.16%提升至本期的98.37%,大幅提升15.21个百分点。其中JF、摩根士丹利、景顺资产、日兴资产等的仓位已经达到100%。”
在机构“高歌猛进”之际,嘉实基金邹唯则继续维持其谨慎判断。“在市场一致都看多的情况下,建议大家还是往人少的地方走一点,关注风险。”
在邹唯看来,就投资而言,逆向思维很重要,而不是简单的跟随。当市场一片看空、都很悲观的时候,你需要考虑一下有没有兴奋点,是不是有投资机会,而不是跟着大家去考虑是不是风险很大。反过来说如果市场很亢奋、情绪很高昂,这时就应该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存在什么风险的因素,这是控制风险和做好长期投资的一个有效的思维方式。
4激辩投资机会
基金、私募、券商以及QFII乐观情绪全面升级,但对于市场的投资机会则存在较大分歧。
海富通基金投研人士表示,关于投资机会的把握,目前市场上分为两种声音:一种认为A股市场将步入结构性牛市,在美元贬值、流动性加剧的情况下,投资方向应偏重市场热点,比如有色、煤炭等资源类行业,以及新能源、高科技等经济转型热点;另一种则认为A股市场的方向是全面开花行情,所以倾向于配置基本面良好、估值较低的板块,如银行、券商等。但是对于银行再融资压力以及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对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重视。
事实上,从私募重配行业的分布来看,上述关于投资机会的分歧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据好买基金调查显示,在刚过去的10月份,私募重配行业十分分散,包括消费类、新能源、有色、医药、金融、地产、新兴产业等,而私募减持的行业亦相当分散,包括有色、消费类、金融、地产、医药、周期性行业等。10月大幅反弹的金融等大盘蓝筹板块以及估值偏高的医药、消费成为私募配置分歧较多的板块。
此外,在通胀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资源股受到资金热捧。但对于资源股行情能否持续,包括基金在内的多数机构认为,资源股行情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信贷紧缩的力度。
统计数据显示,2006 年至2007 年上半年,没有出现信贷额度控制的背景下,资源股行情延续了整整 3 个季度。但是在 2004 年、2008 年信贷控制的情况下,资源股行情的可持续性均较短。
在安信证券看来,现阶段资源股行情的持续时间取决信贷收紧的时点。如果中国政府对于通货膨胀的容忍度提高或者信贷额度并没有进一步的收紧,那么资源股的行情具有较强的延续性。
分歧之中亦有共识!对于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消费与内需增长的重要性,让消费股成为市场最受认可的板块之一。对此,海富通基金认为,即便十二五规划中不提及消费增长的重要性,由于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趋势存在,无论中国经济处于增长还是转型的阶段,消费行业都将长期受益。长期持有一线品牌消费股是较为稳健的投资策略,因为一线品牌的消费类公司拥有较为明显的渠道和品牌优势、当然某些食品类消费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会出现一些短期波动,这都不影响长期看好消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