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动态
分类导航
 
 
今年共108只私募基金成立 如何应对规模扩张
发布时间:2010-7-27 17:19:21
 
文章内容

牛市跑得快,熊市也赚钱。追求绝对收益的特性让一些私募基金在这两年大起大落的市场中完胜公募基金。在业绩的支撑下,阳光私募扩张也势如破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08只新私募基金成立。

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增加,“一口吃成大胖子”的阳光私募管理能力能否跟上?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以往明星私募靠一己之力独步江湖的历史正在悄然改变,私募逐渐演化为团队的力量。

私募扩张潮:一人管20只产品?

今年以来的阳光私募扩张潮中,不少是凭借去年抢眼的业绩乘胜追击一口气将规模迅速扩大。

在2009年最牛阳光私募的光环下,以罗伟广为核心人物的新价值今年以来就成立了11只产品,势头如日中天。传统的私募大鳄朱雀今年以来也成立了6只产品。另外,淡水泉、尚雅、源乐晟等表现突出的私募也均在今年发行了3只或以上产品。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7月14日,我国共有191家阳光私募基金公司,除了32家没有公开基金经理的私募基金外,其余的159家私募基金公司一共拥有185位基金经理,管理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共448只(不包含成立时间未满3个月的基金),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2.42只基金。

其中,一些投资业绩优异、受到市场追捧的基金经理更是能者多劳。据好买基金统计,目前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基金数量在5只以上的私募基金共有17家。其中星石的江晖无疑是私募基金经理中的“劳模”,一个人就管理了20只阳光私募产品。另外,淡水泉的赵军、武当的田荣华和尚雅的石波,管理的基金数量也在10只以上。

规模突增制约业绩表现?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指出,规模扩张对私募的利处在于今后相对稳定的固定管理费收入可以保证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过多,无疑会分散他的投资精力,整体产品年的收益率也会出现下降。”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副总监龙舫则表示。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从今年以来的业绩看,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基金数量在10只以上的四家公司,今年以来平均下跌8.62%,仅略好于私募平均下跌8.76%的水平,而这四家基金公司中,淡水泉和尚雅在2009年均位于前1/10的水平,武当也排名前1/3。然而,今年以来,淡水泉系列平均下跌23.10%,远低于私募平均-8.76%的收益;武当今年以来平均下跌9.60%,业绩亦处于私募平均之下。

从目前的数据看,同一私募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阳光私募产品投资策略雷同,之间的收益率差异也不明显。但龙舫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同一私募基金经理管理的不同产品间的差异也会出现,比如在投资标的的买入上很难做到同步操作等都会影响产品的收益表现。

私募应对规模悖论

私募基金经理能否应对旗下产品规模迅速扩张?

“对于规模扩大的担忧,无非就是对投资管理能力以及投资标的的可选择性下降这两方面的担心。”广东新价值投委会主席罗伟广说,自己并不怀疑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而且公司基金经理相对充裕,并且都有多年管理大资金的经验,目前的规模并没有达到上限。

在投资标的和操作上,也有业内人士担心,规模扩大将使私募基金操作难度提高,尤其对一些以交易著称,或善于在中小盘股票中寻找机会的基金。

对此,罗伟广也予以驳斥。“投资标的的可选择性并没有变少,而是在逐步增多,这方面也不存在瓶颈。”罗伟广说,一方面创业板的开通,为选择成长股提供了非常充裕的基本素材,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如果达到800甚至1000家的时候,肯定会诞生不少耀眼的成长企业。

“而且,成长股并不一定是小市值的上市公司,很多5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也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像苏宁电器和烟台万华等优秀公司都经历了4~5年成长周期,这类股票也是我们投资的范围,可以容纳更大规模的资金。”罗伟广说。

一位公募出身并管理多只阳光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经理也说:“现在虽然管理了超过10只基金,但其实管理规模还不及以前管理的公募基金的规模,并不存在投资瓶颈的问题,也不会影响每个产品的收益。”

合理扩张与团队建设

“基金经理管理能力确实是有限的,不然王亚伟的产品为什么要封闭?”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的总经理说,该公司目前只有一位负责投资的基金经理,预计该基金经理的管理上限大概为10亿~15亿元,一旦规模达到上限,也会选择封闭。

在合理扩张的同时,该私募基金的总经理还提出,随着阳光私募发展,只靠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独步江湖的模式肯定是不行的,未来阳光私募发展还需另辟蹊径,比如发展多种风格的产品,招募基金管理人共同管理,或者致力于团队建设,增强研究实力,实现合理分工。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也指出,一些产品数量较多,但有多位基金经理的公司,比如新价值、朱雀,他们在扩张的过程中,不停招募新的投研核心人员,则相对维持了业绩表现。

如新价值虽然今年以来成立了11只产品,但业绩仍然保持较好的水平。今年以来,其旗舰产品的新价值2,上涨4.91%,跑赢沪深300指数34.03个百分点,排名16。

据了解,新价值旗下目前有5位基金经理,包括罗伟广、邱伟、黄云轩、陈延泰和李涛。罗伟广对记者介绍,公司的5位基金经理各有所长,在投资过程中也进行了分工,确保了业绩的水准。

“基本面研究扎实的,就多负责公司基本面的跟进,向投委会提供备选投资标的;技术分析在行的,则多从技术分析角度向投委会提示现阶段仓位的合适比例,或者在大盘出现明显下行风险时,向投委会和风控总监提示系统风险;宏观研究比较在行的,则向投委会阐述对未来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从而为公司仓位的定调做重要参考;实战操作能力强的,则负责管理公司的交易,从交易的层面为公司创造超额收益。”罗伟广说。

另外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朱雀也是如此,旗下也拥有李华轮、张延鹏、梁跃军、陈秋冬、王欢五位基金经理,且拥有完善的制度应对规模的扩大,只有经考核合格后的基金经理,才会逐渐加大管理规模。另外,朱雀也采用增聘资深研究员的方式,来应对基金规模的扩张。今年以来,朱雀下跌5.19%,好于私募平均水平。

目前正筹备发行阳光私募TOT产品的融智投资顾问公司在选择阳光私募标的上也提出了对团队的重视。融智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李春瑜表示,不会只看名气来选择投资对象,也不会只看业绩,而是会注重对私募管理团队的考察,考察团队的背景和稳定性。

“如果团队是东拼西凑上去的,没有经过磨合,没有实现1+1>2,即使业绩好我们也不会选择,因为未来业绩波动的风险可能会较大。”李春瑜说。


相关文章
  • ·今年共108只私募基金成立 如何应对规模扩张
  • ·[图文][强势点评]南洋科技:规模扩张 无往不利
  • ·[图文]信达地产(600657)规模扩张 业绩保持增长
  • ·不求规模扩张 但求利润增长--解读外资保险公司新动向...
  • ·[图文]中国铅笔(600612):规模扩张冲抵危机影响
  • ·福田汽车:规模扩张 现金流紧张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