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本无可厚非。或看好未来市场,或起表率作用,以期助力发行。但一旦误导了投资者,该不该对投资者负责?
“割肉、还是继续持有?”对于居住在北京大望路的新基民王女士来讲仍然犹豫不定:因为做服装生意自己没有时间打理闲钱,便将目光投向了自诩为“专家理财”基金公司。5个月前因朋友推荐,王女士大额买进了易方达50指数基金,“因为易方达基金公司在自购这只基金”,“跟着机构走肯定赚钱”。
但结果呢?现在算来,王女士因为持有易方达50指数基金亏损近数万元。
持有吧,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恐继续被侵蚀;割肉吧,于心又不甘。“易方达基金公司都自购几月了。但是期望获得的收益却是负值?当基民跟风买进时,基金公司就高位砸盘,结果就是让基民高位接盘。这样基民就被套得牢牢的。”王女士愤愤地说。
其实,基于“基金自购”而跟进的投资者远远不止王女士一人。
有数据显示,易方达今年自购旗下基金目前已经累计浮亏约9400万元。
对于易方达基金的自购数据,有业界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自2010年2月5日起连续5个交易日内,易方达基金每日分别自购易方达50指基、易方达沪深300指基、易方达深100联接基金各3000万元,累计4.5亿元。3月8日,易方达再次自购易方达50指基共3亿元。
但自购基金的市场表现却和自购行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截至6月10日,易方达沪深300、易方达深100联接基金、易方达50指基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8350元、0.8190元、0.6989元;自3月1日至6月10日,这三只基金期间的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5.40%、-14.95%、-16.79%。同期上证综指累计下跌16.03%、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16.20%、中证100指数下跌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