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建强 上海报道
量化基金再下一城。
本报记者日前从富国基金获悉,富国沪深300增强证券投资基金已经获批,该基金为国内首只采用量化投资主动增强的指数基金。该基金的获批,使得国内量化投资基金的数量增加到6只。而此前市场误认为是量化基金的上投摩根阿尔法则是一只主动管理型基金。
来自基金公司消息称,目前还有来自多家公司的多只量化产品申报。这意味着,在今年年内中国公募基金市场,量化投资基金的队伍将实现大扩容。
如果算上同样运用数量化投资方法的指数基金,这两类产品的总数目前接近50只,占到国内基金数量的近十分之一。
密集放行
今年以来,指数基金和量化基金密集发行,而博时基金此前更高调宣布量化投资品种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重点。这被业内认为中国的量化投资元年终于到来。
而在美国拥有6年投资经验的富国基金另类投资部总经理李笑薇称,“目前在国内运作的量化投资基金只有3只,截至今年上半年的总量只有187亿元,只占国内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0.6%。”“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李笑薇说。
从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在2004年问世之后的四年间,真正的量化投资基金便再也没有新产品批出。
今年以来,伴随指数基金和ETF基金高密度发行,量化基金也迎来加速时刻。2月份,嘉实基金旗下量化阿尔法开始发行,3月份便以29.6亿元的规模宣告成立。此后,中海量化、长盛量化红利和华商动态阿尔法也陆续获批和发行。
加上新近批出的富国沪深300增强,10个月的时间内,共计5只量化基金获批,基本上保持了每两个月批出一只量化基金的速度。
业内人士指出,产品创新和引导基金公司差异化发展是今年监管层的工作重心之一,而在产品创新上,今年以来国内创新设计基金密集上市,指数基金发行火爆,为量化投资基金扩容带来了环境支持。
此外,来自海外的定量投资人才2008年金融风暴后,不少从海外回归。2007年、2008年大牛大熊市场转换迅速,单一依靠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定性选股遭遇来自市场的不小挑战,各基金公司急于扩大数量化投资力量。两者一拍即合。
现中海量化基金经理李延刚,以及富国基金另类投资部总经理李笑薇即为拥有丰富海外量化投资经验的人士。
“不怕财务造假”
不过,在中国市场上,量化投资和量化基金,能否打破此前市场认为的水土不服?
“不仅水土很服,而且机会很大。”在BGI长期从事量化投资和研究的李笑薇表示,在美国用了32年历史,定量投资占到了全部主动股票投资的30%-50%,而目前在中国,这一数字还不到1%。
此前,国内市场上出现的量化基金之所以备受市场争议,在熟悉量化投资的人士看来,很大的可能性是问题出在设计上。
业内人士称,量化投资和量化基金最核心的东西在于其量化模型,即模型决定着如何配置资产、选择行业、把握板块机会、规避风险等一系列投资行为。光大量化的模型已有5年时间,嘉实量化和中海量化的模型则正在接受市场考验。
“一个是平台的设计,一个是模型的设计。”李笑薇表示,尤其是模型设计的跟踪需要一个系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而目前在国内基金公司中,能够熟悉平台设计和模型设计的金融工程人才奇缺。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模型的建立“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专才结合特定市场进行设计,还需要市场和投资者行为的数据库。”
此前,市场怀疑定量化投资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理由通常会提到两点,一是国内市场中的投资者追涨杀跌等散户行为突出,二是上市公司财务存在造假行为,计算机式的选股方式无法避开这一风险。
在李笑薇看来,根据中国市场本身特点,在数据库设计和模型设计中,细致研究和取因这些特点,这两个问题将不是问题。
“我们不怕财务造假。”李笑薇称,如果造假是大规模的、有规律的,那将可以利用,也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来源。
对于市场中的散户化操作,李笑薇则认为,如果散户的情绪和行为越有特点就越能抓住投资的机会。“在我的模型里面抓散户的行为特点,把这个特点在模型里面体现,比如把有理性的判断,如该割肉的时候就割肉设计到模型里面了,我就可以挣钱了。”
[责任编辑:pljc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