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时间月余,有一对多产品收益已近6%。《证券时报》记者从银行渠道网点获悉,成立于9月底的某只一对多产品目前收益已近6%,远超同期建仓的公募基金,另有一只本月中旬成立的一对多产品收益也达3.5%。
尽管业绩惹眼,由于同类产品不断推出、“分食者众”,一对多销售正在降温,开闸初期当日售罄或募集几日就能成立的光景已不再,募集期普遍延长,甚至需要靠冲量来达到5000万元的成立下限。
收益近6%
数据显示,以入市运作一个月为期,一对多产品的收益远超同期成立的主动型偏股新基金。
根据某银行客户经理提供的最新数据来看,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托管在该行的一对多产品最新净值为1.057元。据了解,该产品成立于9月24日,在9月27日获得监管层的批复。在不到一个月的建仓时间内,收益率已经达到5.7%。“一对多产品的收益每个月会披露一次,虽然该净值是最新的,但距现在已经有几天了,加上最近的几个交易日的变动,有可能已经超过6%了。”业内人士透露,最近入市的一对多产品适逢良好的市场时机,大部分产品都获得了超过3%的收益。
WIND数据显示,成立于9月22日-9月29日的基金达到6只,主动型产品中大摩领先优势、诺德成长优势、农银汇理策略价值的净值增长分别为1.82%、3.7%、1.06%。相比之下,一对多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
翻看上述不到1个月就取得近6%收益的一对多产品的说明书,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定:当年产品化收益率超过6%时,收取退出资产投资收益高于6%部分的20%作为业绩报酬。也就是说,该产品已逼近业绩提取基准线。
据悉,目前大多数一对多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6%,只有少数几家在7%、8%的水平。
销售遇冷
一对多产品销售正在降温。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和银行渠道了解到,前期密集推出的一对多产品已经消化了相当部分的购买力,一对多产品的销售已不如开闸之初火爆;在客户总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渠道的实力至关重要。
“都说一对多客户群广阔,但现实的客户毕竟不多,募集完一只就少一批。”深圳一基金公司专户部人士说,目前发行的产品募集期普遍延长,甚至需要靠冲量来达到5000万元的成立下限。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目前的一对多市场上,除了两只产品募集规模超过了4亿元以外,一般超过1亿元就算情况较好的。
上海一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人士认为,一对多的销售情况出现分化很正常。“这就好比公募基金,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公司、不同产品之间的销售业绩相差甚远。”
尽管不如初期火爆,一对多产品一般还是能顺利完成募集。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了解到,该行从10月12日开始代销的华夏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产品已经售罄;为南方、大成、汇添富代销的产品也顺利完成募集。
[责任编辑:emily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