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高达88%,其中大多数股票型基金出现满仓操作,而在市场历经8月份的深幅下跌后,9月初,股票型平均仓已降至81%。那么,基金何以在大跌之前疯狂加仓?市场下跌后,基金又为何将仓位一减再减?市场大跌前后强烈操作反差,使得作为专业投资者的基金在市场中的表现如同一个大散户。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对于市场形势过于乐观及业绩竞争导致基金开足马力高仓位运作,然而,市场出乎意料的深幅调整、经济形势低于预期,以及政策方向的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变化都使得前期看多基金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迷茫起来,因此,暴跌前后,基金的市场表现基本上是随行就市,存在集体性的盲从。
基金并非杀跌主力
“市场下跌之前,市场上70%的股票型基金是满仓的,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就是在2007年这种情况也没出现过,所以当时基金的高仓位是不正常的 。” 银河证券分析师刘志晶指出,“买银行、地产、钢铁、煤炭股再加上高仓位操作,上半年只要这样运作的基金业绩都很好。而基金业绩普遍上升又使得基金业绩排名压力更大,同时基金分红、持续营销都需要业绩的支持,因此很多基金把仓位加得很高”。
德圣基金7月30日的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7.67%,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2.3%,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4.28%。相比前一周,各类偏股基金也均有一定的主动增仓操作。
“但正因为基金仓位太高,而在随后市场的急速暴跌中,基金才来不及出逃。事实上,即便经过一个月的下跌,目前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还是在80%多点,仓位仍然较高。尽管基金被动减仓对市场的下跌有推动作用,但基金并不是推动本轮暴跌的主要力量。”刘志晶认为。
德圣基金最新仓位数据显示,9月3日,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回升较为明显。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1.49%。
基金陷入迷茫
“前期基金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过于乐观了,现在基金尽管仍长期看好宏观经济形势,但是大跌后态度变得谨慎许多。目前,对于短期的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向,虽有少数基金表现出看空态度,但大多数基金是没有明确态度,看不清楚市场的。据我所知一些基金公司目前正忙于四处调研,这正是因为他们看不清现在的形势。大跌前后,在操作上,大多数基金表现出来的是集体性的盲从。”刘志晶告诉CBN记者。
“市场到底会调整多久,调整到什么程度,目前没法判断,还要看8、9月份的经济数据,以及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告情况,现在只能是观望。”北京某基金经理坦言。事实上,在近期的采访中,对于短期的市场走势,多位基金经理都表示难以预判。
[责任编辑:frank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