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盘收报3188点,沪深两市场成交额再创近期天量。近期各种私募半年业绩排行榜显示,私募在半年的业绩中收成不菲。
尽管如此,根据粗略统计的数据显示,200多只阳光私募中,大概140只业绩没有达到历史高位,按照私募业绩分成提取必须超过前面最高水位线的行规,这些私募将无法分成。而按照深圳某知名私募人士的分析,一个私募团队一年下来的开支要300万到500万,无法提取业绩、前期又没有积累的私募生存状况堪忧。
140只私募半年未有业绩报酬
大盘不断创新高,阳光私募排行榜上新贵不断涌现。但是,冷静审视你会发现,尽管很多私募在反弹中成绩不错,但真正能超越历史高位的私募实在为数不多。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粗略统计,约有140只阳光私募净值在前期最高水位线(包含在净值下),这意味着约占7成的阳光私募半年来无法拿到业绩报酬。
与公募基金采取固定费用模式所不同的是,绝大多数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采取浮动费用提取方式。某一基金的业绩如果在牛市时净值创下了历史高位,要在后面超过前期高位,才可能提取业绩报酬。在阳光私募行业,提取的惯例是管理费之外,按照业绩投资顾问与投资人之间实施二八分成。但一轮熊市下来,20%的分成几乎对多数私募都变成泡影。
记者昨日查询华润信托上面证券信托的产品净值发现,多数私募的净值在水位线之下,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林园旗帜下的林园2期、林园3期以及有"西部股王"之称的阮杰的鑫鹏1期等等。林园1期在近期的反弹中表现不错,但林园2期、林园3期迄今净值均刚过60(单位净值为100)。
"事实上,像睿信、道合、金域蓝湾等,这几个产品最近反弹都做得不错,但这些产品都是07年成立的,到现在累计净值还是负的。"上述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像林园、红山、东方港湾、塔晶等都在水位线下面。"
"拿过两次,具体多少钱不记得了,那是两年前的事,07年、08年净值都在跌,按政策是不能拿浮动业绩报酬了。"昨日下午,记者在电话中谨慎地提及浮动业绩报酬,林园却毫不忌讳,电话中传出"林园式"的爽朗声音。
年运行成本约300万-500万
深圳某知名私募人士介绍,运作一个阳光私募基金团队,一年的成本大约在300万到500万之间,无法提取业绩报酬的私募团队,短期运作堪忧。"按照我们公司目前的情况,一年到几十个公司调研,加上员工的工资、租金,一年下来的成本要500万。"上述某知名私募告诉记者,由于他所在公司自己是股东之一,所以基金经理的费用节省了很多,如果在外面聘请基金经理,一般要100万以上。
上述知名私募人士算了笔账,如不提取业绩报酬,单纯提管理费,500万开支要10亿管理规模。"但目前这样的私募基金国内寥寥无几。"他说,"国内目前多数是2个亿以下的资产规模,如果按照每年收益30%,能提取的也就600万,事实上,能保持30%收益的私募基金也很少。"
"毕竟微薄的固定管理费维持不了,像杨永兴这么牛的只是少数,不收管理费、业绩五五分成,要对业绩足够自信才能支撑。"上述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杨永兴是重国投的策略大师的基金经理,从成立至今,其三个月收益率就达到了101.70%。
不仅如此,前段时期,银监会发布了私募基金提取业绩报酬新规定,限定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业绩报酬"仅在信托计划终止且实现盈利时提取",这对主要靠浮动业绩获取报酬的私募基金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好在这个政策出来后,仍然是老基金老办法,按照以前的惯例,基本上是1个月提取一次,自己多管理的基金今年反弹不错,每个月都有提龋但新成立的基金,可能就要3个月或者更长了。"上述某知名私募说。
有私募靠卖软件赚钱
事实上,无法提取业绩报酬确实已经影响到一些私募公司的运作,只不过是情况不同,对策不同而已。
记者马上问林园私募基金运作需要各种开销,不提取报酬公司如何运作?林园在电话中笑答:"我们自己有钱,不差那几个钱。"林园告诉记者,浮动业绩报酬要到清盘时才能拿到手,对自己管理的基金几乎没有影响。
而排名暂时靠后的深国投·鑫鹏1期基金经理,陕西鑫鹏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阮杰则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们运作目前主要靠卖软件。如果银监会的规定规定不改,我们也没办法继续做下去,不会考虑再发行新的基金。"
也有一些私募基金经理在采访中表示,业绩不好的时候只能"死撑",苦盼努力把业绩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