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动态
分类导航
 
 
新基金发行赔本赚吆喝?
发布时间:2009-7-14 18:08:01
 
文章内容

    据悉,目前偏股型基金首发佣金最高达到1.3%,而债券型基金的首发佣金最高在0.5%。这些钱都来自于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而目前偏股型基金管理费为每年1.5%,债券型基金不过每年0.7%左右。如果算上其它的费用,基金公司基本上是“透支”赚吆喝。

    新基金发行日渐火爆,可多数基金公司并没有因此松一口气。为了比拼规模,各大基金公司都使出浑身解数进行营销。“卖基金全靠激励,不给激励银行就不会卖力销”,深圳一家基金公司营销人员大吐苦水。

    首发佣金居高不下

    首发佣金历来有“牛市低、熊市高”的传统,但在今年这一牛市行情中并没有出现。

    据悉,目前偏股型基金首发佣金最高达到1.3%,而债券型基金的首发佣金最高在0.5%。这两个数字并不突出,但这些钱都来自于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而目前偏股型基金管理费为每年1.5%,债券型基金不过每年0.7%左右。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基本上是“透支”赚吆喝。

    相比之下,一些老基金的持续营销费用不过2%。~3%。。首发佣金比例高企,直接激励着最近新基金的火热发行。

    除了首发佣金,一些基金公司还针对销售业绩较好的客户经理进行奖励。对于销售前十名的客户经理,有出国旅行、贵重物品等奖励。甚至有公司将奖励基数大幅度降低,几乎到了有卖就有奖的地步。如此一来,刺激更多一线客户经理挖掘中小基金客户。

    各种费用汇总在一起,部分新基金的销售费率要超过1年的管理费收入,显然注定是“烧钱”的。

    比拼规模惹的祸

    股市走强,新基金发行日渐火热,一次又一次刷新首发纪录,一系列骄人的基金销售成绩不禁让人遥想起了2007年的鼎盛时期。然而,在目前市场环境之下,一些基金公司为了取得“令人瞩目”的首募成绩,付出的代价不菲。

    据一位基金公司发行人士透露,目前新基金销售情况比年前要好很多,不过基金公司的胃口也随之提升了。

    “2008年新基金只要能成立就万岁了,现在一些基金公司发行偏股型基金起步就要30亿,甚至有些基金公司定出了50亿、100亿的标准。”一位知情人透露。

    虽然今年新基金确实好销很多,但有没有激励效果还是不一样。据悉,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对银行激励非常少,所以今年新发的基金销售平平。而另外一家公司“不做广告,全部用来激励”,结果造成了轰动效果,募集数量几乎是前者的两倍。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激励客户经理才是实打实的1

    此外,今年新基金密集发行导致渠道拥堵,也是首发佣金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目前已经发行了超70只新基金,平均每周都有2只以上新基金面世。而一些小基金公司为了挤进大银行的托管、代销渠道,往往要付出比大型基金公司更大的代价,给更高比例的激励。

    有违规嫌疑

    愈演愈烈的新基金发行激励措施,是否属于商业贿赂?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佣金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劳务报酬,是具有独立地位和经营资格的中间人在商业活动中为他人提供中介服务应得的报酬。它是由商业活动的中间人或经纪人收取,可以由卖方给付也可由买方给付,但经营者给予佣金必须采用明示的方式。该律师认为,如果目前基金公司和代销渠道之间的佣金费用的支付和收取都如实入账,没有采劝账外暗中”的方式,则不构成商业贿赂。

    他也表示,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还有向部分代销机构人员支付现金及其他奖励的情况,这些情况是否构成商业贿赂,需进行个案分析。

    不过,此举有违规的嫌疑。根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之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代销协议的约定向代销机构支付报酬,并如实核算、记账。”而现在部分基金采用的激励措施,显然有些游离于协议之外。

    实际上,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员基本全年都在各地跑关系,经常性陪客户经理吃饭、喝酒、娱乐等。如此一来,凡是关系好的基金公司的产品,客户经理都会大力推销,可能导致一部分投资者买到不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以老养新成常态

    木鱼

    随着新基金发行在银行渠道佣金比例的提高,以老基金规模“供养”新基金的现象成了基金业的常态。

    据统计,截至2009年7月中旬,今年以来新发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750亿元,相当于2008年全年的新发基金规模,其中银行依然是主要销售渠道,业内人士预测至少也有7成以上,也就是1200多亿元的销售来自于银行渠道。

    然而,这些新发的基金当年都很难为基金公司贡献利润。新基金销售最大的一项费用通常是给以银行为主的代销机构的“首发佣金”,以一只管理费率为1.5%的偏股基金为例,通常的“首发佣金”比例是在0.6%到1.2%之间,如果计算上新基金打开赎回后通常会不断被投资者赎回,一只新基金需要八、九个月,甚至一年的管理费才能抵消“首发佣金”。

    事实上,新基金发行及其运营还需要基金经理、基金销售人员等大量相关人员的人工成本和差旅费,如果再加上新基金发行前的产品设计、审批等费用,新基金发行当年几乎铁定是要“亏损”的。

    这样一来,基金公司就需要用老基金的管理费来弥补新基金的部分费用,“以老养新”是每家基金公司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从长远来看,新基金发行有多大规模对基金公司盈利的作用并不大,而关键是要看新基金发行次年及其以后能有多少投资者长期持有这些基金。


相关文章
  • ·[图文]新基金发行 赔本赚吆喝?(图)
  • ·新基金发行赔本赚吆喝?
  • ·最新基金发行提示一览
  • ·王亚伟否认遭证监会调查 华夏新基金发行仍火爆
  • ·270亿元! 四月新基金发行再现小高潮
  • ·偏股新基金发行回暖百亿规模资金月内将入市
  • ·新年新基金发行 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很痛苦
  • ·低风险产品拉开今年新基金发行大幕
  • ·受益其灵活性新基金发行受热捧
  • ·A股市场牛熊转换 谁家领跑新基金发行
  • ·低迷依旧 偏股型新基金发行未现转机
  • ·赔本赚吆喝 小基金公司拼命“为银行打工”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