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张哲
本报讯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暗潮涌动。记者日前从多家已有专户资格的基金公司了解到,针对基金专户“一对多”的产品即将推出。这当中,具有止损线设计的结构性产品成为公募基金打造中的又一个“秘密武器”。
实行客户分级
事实上,华夏、大成等基金公司联手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私募,已经提前为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进行了预热。据记者日前了解,基金公司展开专户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合作平台不再局限于信托产品。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日前正与某大型国有银行一起合作开发专户一对多的产品。“这是一款结构化产品,即客户分为优先客户和列后客户两类,优先客户每年固定5%的收益率,类似一个保本基金;列后客户则根据组合的不同收益级别,按照比例提取收益。”
根据记者不完全了解,这种具有“优先列后”概念的产品成为目前基金公司创新产品设计的创新主流,优先就是优先客户享有更大的安全性,列后就是相对优先客户承担更大的风险,但收益也会更高。
专家介绍,严格定义的结构性产品实际上是按照投资标的来进行定义,比如把债券、股票、定期存款作为基础投资标的,引入汇率、利率、指数等衍生品。而基金公司目前推出的结构化产品实际上不是金融衍生品,基础投资工具依然是股票、债券等,只是把客户按照风险收益能力划分为两大类型,运作上实行分级管理。
列后客户资源稀缺
在目前投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寻找相对无风险的优先客户远比寻找列后客户容易得多。举例来说,一个资产规模为1000万、优先列后客户比例为3:1的结构性产品,保证优先客户每年5%的收益率,那么整个组合亏损上限为20%。一旦达到20%,这个产品就要结束,列后客户面临的局面就是血本无归。而如果这个组合收益率是正的15%,则列后客户的收益高达50%。
事实上这种具有杠杆的结构性产品在阳光私募里已存在。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公募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推出该类产品,可能会分掉阳光私募一部分客户资源。
记者了解到,由于“钱”景诱人,一些尚未拿到专户理财资格的基金公司对此块业务也已垂涎三尺。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专户经理表示,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经济大方向还不明晰,前期的政策投入下去后到底效果如何,短期还没有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