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动态
分类导航
 
 
华安四位债券猎手
发布时间:2009-3-16 17:57:34
 
文章内容

    华安固定收益部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曾经管过单只规模超500亿的货币基金。就象老练的猎手,他们对债券这个猎物津津乐道。

    黄勤厚积薄发

    债券“多面手”出身

    在同龄基金经理中,黄勤入行时间应该算最久的之一了,至今已有12年历史。在做基金经理之前,他从事过的业务岗位数目达十余个,是为数不多的“多面手”出身的基金经理。

    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之后,黄勤进入上海银行总行资财部工作,负责定期向央行汇总上海银行的一些统计数据,例如信贷收支表、现金投放回笼表。对告别象牙塔不久的黄勤来说,海量金融数据信息扑面而来带来的是一种高强度的培训。“身处一线定期收集这些宏观经济数据,对我当时理解中国经济以及金融系统运行帮助很大,至今为止,我对这些金融数据的变化依然很敏感。”

    2001年,上海银行资财部独立出资金部,专门负责债券投资与交易。黄勤有幸进入这个部门,见证其发展壮大的过程,由于踏实肯钻研,他在上海银行把跟债券有关的业务岗位,诸如,后台核算、现券经纪、交易账户管理、结算代理、投资账户管理等业务挨个儿实践了一遍。因为积聚一批优秀的债券从业人员,上海银行在2003年前后已发展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中耀眼的明星,包括外资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开展债券业务都会直奔上海银行。2004年他到华安基金,先后负责股票基金的债券投资,货币基金的管理和部门的投资研究工作,逐渐领悟了基金的研究之道和风控之道。

    加强核心竞争力

    黄勤指出,基金公司相比银行,在债券业务上没有资金庞大的优势,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研究。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不同,数量研究可以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之前我们的研究主要看公司基本面,侧重于对公司财务数据等方面的考察,我们正在探索使用量化模型,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目前,华安固定收益团队约有10人左右,由于看好未来信用债的表现,2008年初开始管理这个团队的黄勤表示,将继续扩充和壮大信用研究方向的力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华安的固定收益团队不仅拥有齐整的团队,还十分注重软件的提升。黄勤特别介绍了华安基金国定收益的“秘密武器”,由华安基金自主开发的固定收益系统2008年2月被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证券期货科学技术最佳创新奖”。

    黄勤表示,债券市场由于本身的一些特点,如场外交易、流动性差等容易滋生风险,因此管理的重点方向是监视和控制风险,保证合规、稳剑据了解,2005年华安创建了内部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并专门聘请了信用评级师。这套信用评级体系共有5级,比外部的评级体系更严谨。评级为1、2级的信用债是禁止投资的,如果想买入评级为3级的信用债时,也要事先和信用分析师沟通,并征得其同意。

    投资的中庸之道

    黄勤表示自己的投资理念比较“中庸”,他十分认同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风险和收益是统一于投资的两个方面,这二者不断变化,需要调节才能够达到一种和谐。“做一个投资,首先要考虑它是否符合你的风险承受力,我们要追求同等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能够获得相对排名靠前,就足够你在这么多基金中脱颖而出,不要刻意追求绝对排名,市场不会给偏执狂机会。”

    不能一根筋,但一直不做判断也很糟糕。

    黄勤认为,一个人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一件事情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关注度,发现不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张哲)

    周丽萍跟随市场一起成长

    周丽萍进入证券行业已整整8年。这8年中,中国债券市场经历了牛熊的轮转获得大发展,周丽萍也从最初的懵懂逐步成为如今独挡一面的基金经理。“我是跟随这个市场一起成长起来的”。

    2001年,她进入世纪证券资产管理总部,从事债券研究。2002年底到2003年初,国内债券市场迎来了一轮大牛市,这对当时任资产管理总部债券投资经理的周丽萍而言,是幸运的,入行时间不长的她尝到了投资带来的快乐。

    “牛市赚了钱,但入行不久,对

    杨明宏观经济迷雾中渐清晰

    用华安基金首席宏观分析师杨明的话来说,自己的从业经历就是一条直线,而就是这条直线让杨明在研究这条路上走了十年。“我是适合做研究的人”,杨明表示。

    2000年从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杨明就进入了上海银行做信贷员和交易员。2004年进入华安基金,杨明在研究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回顾近十年的工作经历,杨明觉得“喜欢”是最大的动力。

    一种交汇的吸引力

    杨明有着固定收益研究员共有的低调。他称自己喜欢做研究的最大动力,在于研究能让他静下心来学习,能安心地看报告做分析。从学校毕业,杨明就一直埋头做研究。“现在我回过头去看念书时对经济学概念的理解,会发现当时的理解过于狭隘或者说幼稚,现实情况会促使你对过去理解的概念不断深入,不断学习不断创造。”

    说到自己现在从事的宏观研究,杨明头头是道。“经济学不是很纯的技术,它是一门与社会学、历史等相关的综合学科。”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杨明的阅读兴趣异常广泛,到目前为止他依旧保持着一个月几部书的阅读量,不断地补充着研究需要的各种知识。

    谈到自己的业务,杨明说从2004年加入华安以来,自己一直在从事着内部研究体系的建立,这种体系来自于多年数据的积累、定期数据更新以及报告体系的摸索。研究更重要的在于本身逻辑体系的建立,这不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它终归是一种持续的、根本的系统,不是一篇报告能够涵盖。”

    较为乐观的2009

    尽管采访当天上海的天空依旧阴云密布,但谈到2009年的宏观经济,杨明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外围市场的艰难调整成为必然。在杨明看来,美国的经济将面临三年以上的调整,这种下滑可能会在今年年中或明年一季度达到最低点,2011年才会在找到新的引领经济增长的行业后复苏。

    但中国最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去年四季度已经可以确认是低点,而我们正从低点中逐步恢复,虽然GDP在一定时间内会低于潜在增长率,但现实的情况比市场预期要乐观。”这来自于杨明近期很有意思的一项发现,他在阅读各方研究报告的时候,发觉离中国地理位置越远的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越悲观。这使得杨明站在自己的国土上,审视整个中国国情得出了“中国的经济正在好转并且是一种可以持续的好转”的判断。

    杨明看好中国经济危机中的机遇,借这个时候改变我国的产业格局,是可以努力做到的。经济危机、出口下滑确实给我国带来了失业问题,将直接冲击消费市场,“反过来,正是因为中国的就业压力使得政府着手去做过去该做而一直无暇去做的事,例如社保体系的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等长期制度性的建设工作。”与美国高度消费支持的经济不同的是,我国是一个储蓄过剩的国家,中国的经济体也有能力支持政府去做,“这是短期抗周期,长期改变中国的巨大工程。”杨明对记者如是表示。

    贺涛没有硝烟的战场

    “2008年的债市更像股票,基金经理的操作也异常凶悍。”华安收益基金经理贺涛表示。

    每个固定收益基金经理的成长经历都很相似,就是先做债券研究再管理债券基金。这个团体非常稳定,贺涛觉得这种稳定来自于坚持,他喜欢做债券投资,也享受这种相对安静的状态。

    看不见的硝烟

    与股市相比,债市相对平静,贺涛却认为债券市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相对股票型基金而言,债基基金经理给人更多内敛的印象,其实管理债基更需要果断的对策略的执行力。”

    这也是贺涛对运作华安收益的总结,2008年的债券市场出现了大家始料未及的盛况。华安收益在策略上较为积极,为了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回报,贺涛果断地抓住了债券牛市的主升浪,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为投资者带来了超过9%的收益。

    在这个市场磨练了十年的贺涛说:“2008年的超额债基收益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但债券基金的本质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是作为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如果追求暴利,没有必要持有债券型基金。”

    在这个行业有了10余年从业经验的贺涛看来,债券基金是在夹缝中生存。“如果债券市场的产品更丰富,衍生品增多的话,日后的债券基金将会出现更多有风格有特色的产品。”

    不能盲目追逐热点

    “债市、股市在2009年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贺涛认为,央行降息的必要性在降低,宽松的货币供给造成债市流动性充裕,他依旧看好2009年上半年的债券市场投资。

    对今年债基的运作,贺涛认为“积极防御”策略将成首选:“积极对债基来说,是在久期适中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弹性,防御则是不可恋战。”贺涛表示,今年利息收入是债基收入的主要来源,市场中的信用产品愈加受到关注。“债券投资要注重宏观研究也要重视公司信用研究,对资产配置的权重分布要进行动态调整,增加基金的收益。不过对于一些内部评级无法通过的产品,再有吸引力我也不会出手投资。”贺涛坚定地说。(程俊琳)


相关文章
  • ·华安四位债券猎手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