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基金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即将开闸,且门槛有望大幅下调至个人50万元、公司100万元的消息,引发了从基金业内到私募、券商、银行等机构的高度关注。
“如果说上一轮牛市令公募基金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话,那么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开展,将推动公募基金的触角全面伸向中产人群理财市场,而这块市场之前大都为私募基金、银行和券商理财产品所占据。”某券商基金研究员认为,这将改变整个证券市场不同主体之间已有的竞争格局,催生“公募通吃”的局面。
专户一对多“内外通吃”
“内外通吃”,某基金行业研究员如此形容专户“一对多”开展之后,市场竞争格局可能发生的变化。
“内”即为公募基金内部所发生的变化。与追求相对排名的公募基金相比,基金专户理财业务追求绝对回报,且仓位最低可为零的灵活性优势,令不少投资者都跃跃欲试。不过,受到试点之初只限于“一对一”且高达5000万元门槛的限制,大部分投资者都望而却步,所以去年年初以来大部分专户都属于新增资金,并未对原有的公募基金业务形成冲击。然而随着“一对多”业务中门槛的大幅降低,可以预见的是,大量资金实力在50万元(公司100万元)的公募基金持有人,很可能转而购买基金的专户产品,从而令公募基金原有客户的分布格局进一步细分。
“外”即为公募基金在拓展专户“一对多”业务过程中,对私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蚕食。“门槛只有50万元,仓位可以和我们一样非常灵活,派出的又基本上都是明星基金经理。”某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面对基金专户“一对多”的这些优势,私募所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最大。尤其是2008年牛熊转换中,一些基金公司凭借专户正收益打出品牌效应,不少同期业绩表现不佳的私募将不得不面对客户资源的流失。
某大型银行个金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日来已经有一些VIP客户开始咨询专户方面的业务。“目前银行也有打算利用自身的客户资源优势,与基金公司之间就发行专户理财‘一对多’产品进行合作。”该负责人认为,虽然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开展,会令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面临被瓜分的局面,但同时也将带来银行中间业务的新增长点,对银行来说有冲击也有机会。
开展初期冲击不会太大
“不过在开展初期,基金专户‘一对多’对其他机构中高端理财市场份额的冲击,应该不会太大,这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前述基金研究员表示,在多数投资者眼中,专户理财还是一项全新的产品,在挑选基金公司时大都会非常谨慎。截至目前,虽然已有30多家基金公司获得了专户资格,但由于去年试点之初“一对一”的门槛过高,真正将专户业务开展起来并凭借正收益打出品牌效应的,只有易方达、交银施罗德、博时等为数不多的基金公司。
对于基金公司自身而言,由于“一对多”业务在市场拓展与客户服务体系上的更高要求,需花费的成本并不低,不仅要配备专门且庞大的队伍,占用相当的资源去推广,很多细节的东西也需要时间来完善。据分析,与“一对一”业务仅针对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高端企业家不同,“一对多”所针对的客户将极大拓展到中产人群中,二者之间无论是性质还是数量有着根本不同。另外,“一对多”业务每个账户中都有十几个乃至上百位投资人,如何及时满足这些投资人的沟通和服务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高昂成本,将成为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一大挑战,这也将成为决定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对专户理财部门进行调整,将以往独立出来的专户市场拓展队伍整合到公司的大市场体系中,并加大相应的人员配备,提前备战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的开闸。
[责任编辑:yuz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