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沪市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井喷”,全天共发生交易23笔,除了成交了一笔16万手的07海工债(122001)外,其他22笔交易对象均为股票,共成交14541.76万股和8.74亿元。而根据WIND资讯统计,11月份全部A股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交易156笔,9月和10月分别发生98和92笔交易,而在8月份仅发生了75笔大宗交易。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按照这个势头,12月大宗交易笔数或许又将再创年内新高。
蹊跷的是,周一的22笔大宗交易,有19笔交易都是在QFII集中营——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 (以下简称 “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和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总部(以下简称“国泰君安总部”)之间完成的,而且交易对象大都是“中字头”的大型蓝筹公司。
QFII底部甩卖蓝筹股
数据显示,除去海通证券、天方药业和夏工股份这三笔大宗交易外,其他19笔交易的买卖双方均为国泰君安总部和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共成交了14161.76万股和8.54亿元,占到了昨日大宗交易总额的97.7%。而且这些大宗交易目标全部都是大盘蓝筹股,而成交价格大部分略低于昨日收盘价。其中,工行等6家银行合计成交了4.09亿元(工行、招行、民生银行成交金额都超过1亿元)、中国联通和中国铝业分别成交了8199.12亿元和6258.78亿元、中国人寿成交5512.08亿元,其他如中国神华、宝钢股份等行业龙头均成交不菲。
而记者进入深入调查发现,实际上这并不是中金淮海中路第一次大规模抛出大盘蓝筹股了。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7日,上交所大宗交易数据显示,沪市大宗交易平台上共成交26笔,中金淮海中路共卖出7715.68万股、55459.18万元,不过那次的买方是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证券总部。而自从11月7日至昨日收盘止,沪综指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0%,中金淮海中路卖出的大部分股票涨幅也都超过了10%。
国泰君安总部9亿大吸筹
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QFII的大本营,自上次底部割肉后,这次QFII又大量抛售银行等蓝筹公司,其用意何在?一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欧美等国家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衰退当中,此次QFII在底部割肉出局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此次买方的国泰君安证券总部有可能是国泰君安自营席位,这次国泰君安总部花费8.74亿元将大量蓝筹公司收入囊中,极有可能是他们认为目前估值已经接近底部。
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期中金公司的策略偏空,而国泰君安的策略偏多,此次交易极有可能是一次多空双方之间的大搏杀,最终“鹿死谁手”不好说。但他表示,“现在我比较支持国泰君安的观点,1664点极有可能是次轮调整的估值低点。”
此外,昨日海通证券又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成交量为80万股,成交价格为7.65元,低于昨日的收盘价8.21元,也低于昨日的最低价7.91元。
而统计显示,11月份海通证券共发生大宗交易35笔,成交量18891.42万股、成交金额25339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