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监管转战网络
银行高息揽储为何悄然转战网络?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部人士告诉记者,每到年底都是银行揽储的高峰期。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数据显示,10月,重庆银行业人民币储蓄存款当月减少95.21亿元,近百亿储蓄存款跑步进入股市、楼市,加上央行年内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部分股份制银行闹起“钱荒”。
“年底又到指标考核的时候,受银监会存贷比限制,前期贷款投放太多,所以我们要尽量揽储。”一大型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说,监管部门明确叫停过以高息或赠送提货卡、充值卡等方式来吸收存款,银行只有将高息揽储活动转到地下进行,借助中介在网上揽储。
重庆地区还不算疯狂
对比外地的利率来说,重庆地区并不算疯狂。“主要原因是重庆地区的银行信贷额度并没有外地那样紧张。”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分析说,早在6月份,股份制银行迫于监管层的压力,就加大了力度揽储,同时停止或减少贷款。该人士说,揽储和停贷第三套房就好比开源节流,目前存贷比的压力并不大。
相关新闻
央票发行遭遇困境 加息靴子或落地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 随着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幅度的不断扩大,需求端的极度萎缩已使央票发行陷入困境。上周,3月、1年、3年央票发行量均不足百亿。最新公告显示,央行定于12月30日发行的1年期央票仅为10亿元,为历史地量水平。与此同时,临近年底,市场流动性注入的动力却依然不减,央行防通胀、继续收紧流动性的态度则越发明确。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背景下,央票发行利率上调已是一触即发,再次加息也是渐行渐近。
根据历史经验,在加息周期中,当央票利率大幅超过1年定存利率后,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很大。此外,中金公司分析认为,11月CPI同比或接近5%,年底前加息有利于抑制贷款需求,而美元反弹导致人民币升值放缓,也加大了12月加息的可能性。(记者 梁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