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房奴车奴孩奴三座大山 夫妇月入3万不敢生孩子
发布时间:2010-9-19 17:48:04
 
文章内容

平民阶层上升渠道堵塞

有时贫富差距大一点还不要紧,最怕的是穷人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最怕的是一种绝望的感觉。

记者发现,除了物质压力外,70后末80后初的大部分人没有“富爸爸”而一直奋力在人群中生存,常常眼睁睁看着有“富爸爸”的同龄人抢占资源,自己再努力也是被落人后,这样的亲身经历让他们害怕孩子“重蹈覆辙”,继而不敢生孩子。

“一个良好的社会形态应该是橄榄型的,而并非哑铃型,一旦中间的渠道被捏窄,造成对立的两级膨胀,社会矛盾就会变得尖锐。”结婚10年的H并未生育,在她的理解中,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是目前最大的概率事件,但人多资源少的情况下,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难以均衡。

H有点心酸地说,“平民的优秀孩子读不了公办好学校,有的没有钱的还读不了好的民办初中,结果在小升初就造成整个平民阶层上升渠道的堵塞。我不想下一代受苦,宁愿老了后到老人院。”

2009年,清华大学著名社会学者孙立平也曾表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到类似的说法:有时贫富差距大一点还不要紧,最怕的是穷人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最怕的是一种绝望的感觉。”

的确,在理想状态下,像P、Y、C、L、H这些受过高等教育,进入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本应成为准中产阶级人士,构建稳定“橄榄型社会结构”的主力。但现在,这些中等收入者的实际消费能力在下降,生儿育女的期望在下降,“橄榄”逐渐变窄,甚至出现断层的可能。所以不想孩子成为“苦二代”,就索性“丁克”。

“这其实是审视社会公平的一个绝好切入点。很多‘被丁克’者虽然不贫困,但已经失去了公平竞争的信心。由此,畅通平民阶层的上升渠道,是当今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中山大学有学者指出,要让每个阶层都相信会有公平的机会来改变命运。

更有专家直言,公平机会首先要由教育去创造。“在西方,学前教育常被视作补救弱势群体后代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孩子出身不好,国家就通过资金和项目的倾斜,让这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表示,在中国,恰好相反。

“从起点就输,怎么跑下去?”感觉自己“被丁克”的P对着家婆挤了一句,“我和你儿子的聪明基因保不了你孙子将来跑得过别人。”

找不到工的孩子拖着老母到处乞讨,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的落魄武状元,被恶狗追抢馒头。吃早餐的时候,P向老公、家婆绘声绘色地描述昨晚的噩梦,暗暗传递不愿生小孩的念头。

“开玩笑!你们俩那么聪明,生出来的孩子怎会没本事!”P还没有说完,就被家婆厉声打住,边上的老公噤若寒蝉。

随着70后末、80后初自立门户,这样“生不生”的战争在越来越多家庭中爆发。近日,一个关于“穷二代”不愿生“穷三代”的命题更是从网络跳转到生活中,瞬间点燃了饮食男女的沸点。

记者调查发现,当下的“不愿生”既不同于打着浪漫旗号的“丁克一族”,也并非全是缺乏生育养育成本的“穷二代”,更多的是靠个人奋斗拼出一条血路的“苦一代”。他们不愿意生的理由,更主要的是不舍得孩子像自己这样“苦”,继而选择了“被丁克”。谢苗枫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 ·房奴车奴孩奴三座大山 夫妇月入3万不敢生孩子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