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楼市调控需有基础数据 房产市场信息要透明
发布时间:2010-7-19 21:17:16
 
文章内容

日前笔者去香港小住了10来天,回来一看,此前跌得最凶的地产股涨势不错。例如,沪市地产指数从7月初最低1148点最高涨至1327点,涨幅达14%,地产龙头万科这十来天也涨了约10%,远远超出大盘的平均涨幅。与此同时,对房产调控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有说房价16个月来环比首次出现下跌,足见调控已足有成效,地产股已可阶段建仓;有几部委一起出来辟谣说楼市调控政策决不松动;更有人说楼市调控决不会成为“百日维新”,地产新政还得从严再从严……

楼市走向究竟如何?将上海与香港作一比较倒是蛮有意思的。由于笔者有家人在香港工作,所以时不时会去那里住上几天。本世纪初,香港和上海的楼价之比基本是10:1,而今大概在2.5~3:1。请教当地一些朋友,都说香港房价涨不动了,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理由是,家庭增长率自1997年后基本呈回落态势,而从1980年代末期起住宅增长开始超过家庭增长。截至2009年底,香港拥有永久性住宅251.6万套,家庭231.1万个,即住宅超出家庭数约20万个,而在20世纪90年代约超出10万个,这就是说,住宅与家庭户数相比基本呈供过于求状态。

朋友们分析说,回归不久后,曾有不少人预测一批港人子女会来香港定居,结果这一情形并未发生,开始不少人选择香港工作,深圳买房居住,如今深圳和香港的房价也差不多了.今年上半年深圳房价最高时,有人甚至准备卖掉深圳的住宅,再买进香港房产。

笔者的朋友并非地产专业人士,但港府的信息十分透明,人们只要上网一查就心知肚明。那么,上海的情形又如何呢?笔者查阅了很久也不知上海现在有多少套住宅,在上海统计局网站上看到的最新数据也就到2008年底。数据显示,自1978年到2008年,上海的家庭从291.69万户增至506.64万户,30年来增长73.69%,其中1984~1989年家庭年增长率始终在3%以上(最高为1987年增4.18%),此后增速逐渐回落,2001年后基本都在1%以下(仅2005年增1.25%);另一方面,户均人口也从1978年的3.8人减至目前2.7人(从2005~2008年已连续四年下降)。这就是说,上海家庭高速增长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上海增长最快的是外来人口而非户籍人口:从2000年到2008年,户籍人口从1309.63万人增至1371.04万人,只增加了60多万人;外来人口则从299万人增至517.42万人,增加近220万人。

还有一个数据也非常值得关注,在上海人的住房结构中,比例最高的是两类房子:商品房占39.1%,房改私房占37.8%;另外租赁公房的也占17.4%(因各种原因房改时不能买下产权),这就是说,上海人住商品房的也不过四成左右,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住的都是老房子需要改善。

这些数据大致可以告诉我们以下几点:一是上海人的住房需求还很大,还有五六成的人需要改善住房,从长期看,上海房价还处在上升阶段。二是上海人需要的主要是改善性住宅,高昂的房价对改善性住户来说很难承担得起,如果房价继续大涨,他们完全可以弃上海而取上海附近地区,因为新增人口本来就非户籍人口。三是对房地产不能过分打压,且不说目前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不过17平方米多一点,一味地提高税费(例如房产税、物业税之类),只会增加普通老百姓的置业成本,而从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27.6%,城镇居民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仅增长7.5%来看,政府再要加税是怎么也说不过去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像住房这样涉及基本民生和公共财政分配制度的大事,在出台相关政策之前,一定要把基础数据做实再做实,而且全部公开。只有信息透明房价才不会大起大落,中国股市也不会因楼市调控而如此战战兢兢,弱不禁风。


相关文章
  • ·人民日报:楼市调控到关键时期 政策将进行到底
  • ·楼市调控需有基础数据 房产市场信息要透明
  • ·[图文]GDP和CPI增速双降 楼市调控暂未影响经济
  • ·楼市调控仍在持续 未来一年房价下跌10%-20%
  • ·国土部:土地参与楼市调控政策不变
  • ·住建部官员称当下楼市调控政策不会半途而废
  • ·北京房租上涨两成 楼市调控增加租赁需求
  • ·楼市调控日趋严厉 京城银行全面叫停三套房贷
  • ·北京楼市调控新政见效 异地购房人数锐减
  • ·[图文]楼市调控放松引发反弹 政策变数仍左右股市
  • ·沪指收市劲升3.48% 楼市调控政策出现松动
  • ·房地产调控继续加码 表明楼市调控不会反复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