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家退出加剧房价上涨?
正因为16家主营房地产央企实力过于强大,78家央企的退出,引发了房价进一步上涨的担忧。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此前,一部分央企为了追求利润,纷纷进入房地产业。本次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显然是希望这些企业退出房地产,扎扎实实地做好做强主业。
另一方面,造成房价高的原因,主要和供应过少有关。在赶走了78家央企房地产商以后,剩余的16家央企将成为市场主要供应者,房地产市场的资源将更为集中,新房供应也更加集中。按照一般规律,市场供应过于集中在几家公司手中,整个市场就容易被控制。按这样的操作,房价只有上涨的可能,很难有下跌的可能性。
另外,78家被国资委要求退出房地产业的企业,大部分是从事工业和贸易的,在城市的周边拥有大量工业或者其他属性的非居住用地。而且,他们还有能力申请参与竞拍,购买新的工业用地。而在城市不断扩容之后,上述土地就改变为城市属性,土地由原先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居住用地。
而国资委本次清退78家主营业务非房地产企业的要求是“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这将给这些企业未来开发自有工业用地留下了巨大的“尾巴”。
央企拿地榜·观点交锋
78家央企退出 民企依然叫苦
78家央企退出,能否抑制住去年以来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狂猛的势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民营和港资企业负责人的回答是“不会”。他们认为,在今年的土地市场上,央企依然是所有房地产企业最强劲、最“恐怖”的竞争对手。
江苏新城:民企仍活在夹缝中
目前刚将总部迁入到上海的江苏新城,今年在上海一共有7个项目上市。但就是这样一家B股上市公司,面对来自央企的竞争,依然感到压力重重。
江苏新城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黄超直言:“和16家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央企相比,78家央企的退出简直算是九牛一毛!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来说,起不到多大作用。”
他认为,央企国企无论从资金还是平台来看,实力都太过雄厚。对于中小型房地产公司而言,拿地已经毫无胜算,只能通过转战二三线城市,或者“捡拾”央企因各种原因不要的项目,在夹缝中生存。
他表示,央企的介入对于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开发商的影响非常大。土地是房地产开发商赖以生存的根本,可开发的土地量一旦下降,开发商就很难操作了。所以他认为,央企大量拿地绝对“深深地”提高了成本和房价。
龙湖地产:央企退出不会改格局
龙湖地产相关人士表示,此番国资委对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的调控确实有些表“姿态”的味道,但这78家央企无论是土地储备还是市场份额都很少,基本上不会改变房地产整体格局。
上述人士认为,78家央企的退出的好处主要有二:一是避免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行为,避免了不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央企在拿地等环节出现缺乏成本考量的决策;二是优化了央企整体的结构模式。
但在现今的房地产市场,除却央企,国有企业的力量也非常强大。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由于央企还未进入,国企具备的影响力才是最大的。对民营企业来说,要改变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独孤求败”地位,只有改变土地出让方式:在招拍挂的最后环节,由原来的公开拍卖,转为暗标竞买。
恒大:坚持“不拿地王”策略
“土地市场,我们老板始终坚持不拿地王的策略。”恒大地产总裁助理柯鹏如是说。
在中央信贷、市场监管以及再次出台的土地供应等政策调控下,恒大地产今年一二月份销售仍然强劲:1月份实现合约销售额达34.8亿元,同比上升331.3%;合约销售面积58.7万平方米,上升195.5%。尽管2月份销售额与销售面积有所下降,但其销售均价从1月份的5923元/平方米大幅上涨至7273元/平方米。
据介绍,今年恒大地产将近7成的产品属于中高端住宅物业,分布全国20多个城市,目前全国54个项目同时加速动工。
据悉,2009年1月至12月,恒大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303亿元,合约销售面积563.7万平方米,分别比2008年 激 增 了402.3%及396.5%。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加印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恒大2010年的销售目标,将有望达到400亿~450亿元。
据悉,目前恒大地产仍以5100万平方米的土地位居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土地储备榜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