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银行票据置换策略暂告一段落
发布时间:2009-12-18 19:25:56
 
文章内容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从近期市场票据业务看,或许意味着银行通过票据置换调整信贷结构、提升收益率的重点策略,目前已经基本告一段落。

12月16日中国票据网数据显示,1个月到期票据的转贴(买断)年利率报价较上一交易日没有任何变化,转贴市场成交利率在月利率0.19%附近也持续一段时间,折合年利率在2.2%左右。

而在银行票据置换业务较为活跃的10月,当月买断报价利率平均为2.32%,单月上涨幅度也有11个基点。

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余额的大幅下降,或许是转贴市场交易清淡的直接原因。

数据显示,11月信贷新增2948亿,较上月增加410亿,其中票据融资缩减1085亿,缩减规模连续三月下降。同时,相对于今年1季度,5、6、7月的贴现增量规模下降幅度明显,这也导致11月和12月的票据到期量大幅低于8、9、10月。

16日,一股份制银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年末要控制信贷规模,银行现在直接贴现的意愿比较低,导致转贴市场的票源很少,市场成交清淡。“基本上各家银行都完成了今年票据业务的指标,几乎没有什么交易意愿。”

下半年信贷情况变化,引导银行的操作策略转变,可能是票据业务转淡的根本因素。

今年9月,由于出现了银行信贷“冲时点”的现象,监管部门开始逐步加大信贷调控力度。同时,伴随着实体信贷需求的复苏,将今年年初积累的大量票据融资置换成中长期贷款,成为银行既扩大市场份额又规避监管压力的重点策略。由于票据贴现融资已经计入了新增信贷规模,因此在转贴或到期之后,银行将收回的资金再寻求中长期项目投放,并不会再计算额度。但相比于票据贴现略高于2%的收益水平,一般性贷款的利率却能够达到5%,这样一置换银行即可提高大约300个基点的收益率。

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短短7、8、9三个月,银行票据贴现规模分别减少了1982亿、2763亿、5167亿元,合计为银行信贷腾出了8262亿元空间。

而在大幅度置换的影响下,截至11月底,中国银行业机构票据融资余额占比已经降低到6.3%,并突破6.7%的历史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商业银行调整票据融资的后续置换空间基本没有。

“票据业务总体来说还是跟一般性贷款策略相配合的工具。”昨日,一商业银行公司银行管理部人士表示,“票据的收益率很低,而且现在银行也没有通过票据去占信贷额度的动力”。

在第一创业固定收益分析师郑振源看来,11月中长期贷款增加量仍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达到3638亿,表明中长期贷款的惯性仍旧保持较好,导致票据融资置换空间的缩小,其对整体信贷的压缩效应已经越来越弱。

[责任编辑:Jackxiao]


相关文章
  • ·银行票据置换策略暂告一段落
  • ·大宗商品调整告一段落 金属期货领衔反弹
  • ·[图文]急跌暂告一段落 大盘步入震荡筑底阶段
  • ·[图文]流动性炒作告一段落 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