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紧盯通胀概念 理财产品加速流入大宗商品
发布时间:2009-11-12 20:32:07
 
文章内容

  本报讯 通胀概念下,大宗商品和贵金属成为各路资金的追逐热点,理财产品近期也呈现加速流入大宗商品市场的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单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过了1500款,已经逼近去年同期水平。研究机构银率分析报告认为,按投资标的分类,投资信贷资产和银行间市场工具的产品依然为主流产品;股票、结构型票据等类别的产品也基本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挂钩大宗商品的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增多。

  统计显示,二季度以大宗商品为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数量只有6款,三季度这一类产品数量已经增加到21款,增幅达三倍多。据记者了解,挂钩大宗商品的理财产品主要以挂钩石油、黄金、农产品等投资标的为主,三季度黄金尤其成为热点。

  统计数据显示,以石油、黄金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今年持续攀升。其中石油价格从年初至三季度涨幅约70%,而黄金价格涨幅也超过了20%。以10月份数据为例,高盛标普大宗商品总回报指数当月取得了9.6%的涨幅。

  银行正是在此背景下不断推出相关产品。据记者统计,三季度国内银行中至少有光大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几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有针对黄金挂钩的设计;外资银行中则有荷兰银行、恒生银行等几家推出了类似产品。以光大银行发行的一款产品为例,其产品挂钩标的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黄金现货相关价格。

  市场人士认为,理财产品纷纷选择和大宗商品、贵金属挂钩,和今年以来通胀预期提升有直接关系。

  据分析,目前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相关挂钩产品的到期收益也较信贷理财产品高出不少。其中,花旗银行、招商银行、渣打银行各有一款挂钩大宗商品的产品,在10月单月分别实现了9%、12%、17%的涨幅。

  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并非只有高收益而没有风险。市场人士警示称,从挂钩产品的条款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投资者收益会水涨船高,一旦观察日情况不理想,投资者可能会在投资标的价格大幅上涨情况下录得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该人士提醒投资者在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时还需慎重。

  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相关挂钩产品的到期收益也较信贷理财产品高出不少,部分银行的该类理财产品在10月单月实现了高达17%的收益。

[责任编辑:benlai]


相关文章
  • ·紧盯通胀概念 理财产品加速流入大宗商品
  • ·紧盯通胀概念 银行理财品加速流入大宗商品
  • ·(期货)大宗商品期货多数上扬 农产品表现活跃
  • ·大宗商品需求大增 市场价格震荡扬升
  • ·大宗商品全线反弹 仅郑强麦沪燃油微跌
  • ·(期货)大宗商品涨多跌少 能源化工期货领涨
  • ·10月份流入资金骤减 大宗商品“高烧”渐退
  • ·流入资金骤减 大宗商品“高烧”渐退
  • ·(期货)大宗商品期货涨跌互现 钢材期货明显反弹
  • ·(期货)大宗商品全线反弹 仅郑强麦沪燃油微跌
  • ·(期货)大宗商品涨跌互现 沪金续创历史新高
  • ·(期货)大宗商品多数维持震荡 沪金收近历史高位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