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房贷政策出现多种版本 谨防被小道消息忽悠
发布时间:2009-11-5 18:44:49
 
文章内容

青年报报道:“由于有关房贷的官方声音目前处于真空状态,各种小道消息趁机炒作。”记者昨日从沪上多家银行了解到,房贷变盘消息主要出现三种不同情况的版本。但银行业内人士提醒,最近房贷骤然收紧的“空气”也不排除有利益方参与造市的嫌疑。记者采访了解到银行与开发商在按揭贷款业务上的合作并未受影响,而部分楼盘仍然出现一月跳价每平米2000元的疯狂。

官方没准信儿催生小道消息

“现在官方声音真空,关于房贷的各种小道消息层出不穷。”沪上一家大银行的房贷业务负责人吴先生向记者透露。最近有信贷员来问,朋友来打听,客户来咨询,但说实话,他自己也不知道房贷政策在明年究竟会不会变以及怎么变,具体还要等总行的书面通知下发后才能做决定。

“现在放出来的各种小道消息多少都有水分。”银行业内人士吴先生表示,按照他的经验,很可能有开发商、银行、中介甚至投机客在其中推波助澜,故意营造出一种房贷即将收紧,诱使客户在无形中抢贷购房的嫌疑。

“哪有这样捂盘跳价的,中环外的楼盘竟然都敢开价每平米27000。”张女士对记者表示,她最近看中了复旦大学旁即将开盘的创智坊二期,短短一个月每平米就涨了2000元。

房贷市场出现三种版本

“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新房贷政策至少要等到11月底之后才可能会初步明朗。”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陆家嘴支行负责人朱先生表示,这是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到12月初才召开,只有到那时明年的信贷指导意见才会出来,银行才能根据预算制定新的房贷标准。

多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房贷政策有所变动,但估计也不会“一刀切”,更侧重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实行弹性收紧。

记者走访接触了沪上多家银行,了解到房贷新标准主要出现了三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前几次房贷收紧主要是针对二套房贷,但这次范围扩大到首套房贷优惠也可能会缩水,首付两成不变,但利率从基准利率下浮30%变为下浮15%;第二个版本是,对第二套房贷在首付四成的基础上,利率统一为基准利率上浮10%,这也是目前市场上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第三个版本是,对贷款第三第四套及以上的投机客,不仅利率上浮10%,而且首付也要相应从四成有所提高。

“现在审批的房贷标准暂时还没有大变,部分二套房贷的利率批下来可能7.5或8折。”银行业内人士吴先生介绍了房贷的最新情况是,绝大多数中外资银行虽然公开表示二套房贷利率上浮10%,但实际操作中降低利率并不稀奇。

沪上新增贷款涌向房地产等行业

上海银监局昨日发布报告显示,三季度上海新增贷款投向的行业较为集中,房地产业、租赁商务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和对个人贷款增量占比达八成。制造业贷款恢复性增长,同时上海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趋势减缓。

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9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949亿元,同比增长20.15%;不良贷款率1.44%,比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低水平。三季度以来,上海各银行信贷投放进入平稳调整期,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信贷结构的调整,以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一是产业贷款增长结构改善。据56家主要银行数据显示,第一产业贷款当月增加8.1亿元,环比多增12.1亿元;第二产业贷款当月增加10.5亿元,环比多增154.4亿元;第三产业贷款当月增加352亿元,环比少增85亿元。

二是票据融资大幅减少。9月票据融资比上月大幅减少264亿元,为今年首次负增长。

三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加大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的控制力度,坚决压缩、退出落后产能和淘汰技术的贷款,1至9月退出129.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四是制造业贷款投放力度增加,呈现恢复性增长。9月份,上海各银行制造业贷款增加18.5亿元,环比多增149亿元。

9月末,上海的中外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为156%,比年初提高7.7个百分点;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419.76亿元,同比下降30.89%,降幅较上季缩小2.27个百分点。青年报

[责任编辑:divohuo]


相关文章
  • ·房贷政策走向仍不明朗 部分银行先行收紧
  • ·房贷政策出现多种版本 谨防被小道消息忽悠
  • ·[图文]上海银监局重申: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
  • ·二手房贷政策面临“大考” 楼市走向何方
  • ·北京二套房贷政策趋紧 将抑制居民购房
  • ·二套房贷政策或微调 30万贷款利息最多差4万
  • ·上海:二套房贷政策收紧或逆转楼市
  • ·二套房贷政策收紧 银监局称依法严格监管
  • ·二套房贷政策差异悬殊 房贷产品五花八门
  • ·专家:二套房贷政策不松绑 开发商应自主降价
  • ·二套房贷政策松动 开发商银行齐降购房门槛
  • ·二套房贷政策松绑 商业银行房贷新政叫停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