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债券市场托管量延续了近8个月以来的正增长态势,当月新增规模达到2046.91亿元,截至10月末债券市场的托管量余额已经达到16.96万亿元,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且逼近17万亿关口。
作为债市两大资金“巨头”,保险和银行机构的投资策略分化愈加明显。由于受信贷策略调整的影响以及受资本充足率所困,银行正在逐渐“让”出信用品种市场并“任由”险资做大。
回顾今年8月,当月企业债共发行126亿元,而保险资金却未有任何参与。但从9月份开始,险资加大了建仓力度,9、10两月投资额度分别高达142.4亿元和143.51亿元。
“9、10月恰好是传出银行次级债发行规则要变化的时候,银行方面基本上停止了信用品种的投资,我们很多参与的认购都是代保险公司投的。”昨日,一券商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从今年8月开始,银行方面开始收缩信贷投放规模,导致部分融资需求方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缺乏信贷支持,转而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这也导致近3个月以来信用品种市场供给较为稳定,为保险资金的进入提供了基础。
第一创业固定收益分析师告诉记者,由于银行的信贷投放和企业债发行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如果明年年初信贷再度井喷,届时企业债发行需求将会减少。
前述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认为,由于保险资金的投资风格较为谨慎,一般比较倾向于评价较高的品种,而大规模参与9、10两月500亿元铁道债的发行,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险资金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至于商业银行何时才能恢复对信用债投资的热情,中金公司认为,今年下半年银行在风险资产上的收缩,已经做好了资本储备,即使明年上半年不进行外部融资,银行对信用品种的需求也会复苏。
机构分析报告认为,当前信用债收益率普遍已经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未来上涨的空间有限,机构买入后由于利率上行导致价格上的损失应该比较有限。2009年四季度可能是企债的布局期,明年上半年为收获期。
昨日,财政部招标的10年期国债中标利率落在预测区间,进一步巩固了近期债市的平稳态势。
中国债券信息网的财政部公告显示,该期国债获12.4亿元人民币追加认购,最终发行272.4亿元,中标利率为3.68%。同时,该期债投标量为440.6亿元,认购倍数为1.65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境外市场的加息氛围愈加浓烈,尽管11月3日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保持不变,但机构纷纷预测明年中国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可能性在加大,近期债市整体仍难以突破弱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