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六大境外资产管理公司垄断外资银行QDII市场
发布时间:2009-7-14 18:09:16
 
文章内容

    素有“理财产品超市”之称的外资银行,历来是中国投资者投资境外理财产品的重要渠道。然而,在林林总总光鲜亮丽的QDII产品的幕后推手,却是六家境外资产管理公司。从各大外资银行的公开信息里可以发现,六家境外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QDII市场的垄断已非常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在外资银行境外代客理财的298款QDII产品中,有145款产品,实则为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富兰克林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资产管理公司、富达基金管理公司、霸菱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景顺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21只基金。

    这些同质性很高的基金,主要集中在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这些基金的身份有两种,一种是以挂钩基金的结构性票据,另一种则是开放式基金。

    花样繁多、指向雷同

    汇丰银行在境内销售的QDII产品花样繁多。实际上汇丰银行的海外基金挂钩结构性票据一百多组产品后面,挂钩的只是12只开放式基金。比如其中一款名为挂钩于“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香港股票”的结构性产品,和另外一款挂钩于“宝源环球香港股票基金”的产品其实就是挂钩于同一产品。

    经施罗德(香港)投资公司的人士核实,“宝源”是“施罗德”原来用的名字。经多方查实,宝源香港基金的设立日是1988年1月26日,并已于2002年8月9日转入至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香港股票。换句话说,在2007年时,这只香港基金,已经换上了施罗德的身份。

    同样,挂钩于施罗德环球欧元股票基金、贝莱德全球基金-环球资产配置、贝莱德世界矿业基金、富达基金亚太股息、霸菱香港中国基金、景顺亚洲栋梁的结构性产品,都有挂钩于同样产品,但是换了名称的QDII理财产品。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而已。

    一位理财中心经理表示,银行QDII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票据,而将这种海外开放式基金做成海外基金挂钩结构性票据,主要是绕道有关监管规定的一种最直接的做法。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产品研究所研究员张星分析,商业银行推出挂钩海外基金的结构性票据推出的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受到两条法规的约束——《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这两条法规中,对于代客理财基金做了明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代客理财产品必须是组合投资性产品,以便分散风险。

    翻开汇丰银行的一份代客境外理财计划,第一页便写下了明确的投资方向和产品特点。“投资产品种类多样”、“分散投资风险”、“透明运行机制”、“独立托管”等跃然纸上。实际上很多产品都是挂钩于,或者直接投资于少数境外基金而已。

    其他外资银行销售的多宗产品,也都挂钩于同样的产品,根据记者的统计显示。其中6家机构的基金产品是数百种QDII产品的最终去向,或者挂钩方。也就是说,虽然有令投资者眼花缭乱的几百种产品在卖,但实际上投资者最终的投资目标只是寥寥数种而已。

    六家基金公司的市场

    然而,仅在香港就有1700多只基金当中,全球可配置的基金数目更是如恒河沙数不可计量,为何外资银行的选择方向是如此集中?其中的决定因素在哪?

    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商业银行的境外投资管理人应为与中国银监会已签订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境外监管机构批准或认可的机构。


相关文章
  • ·六大境外资产管理公司垄断外资银行QDII市场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