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三元
临危受命,对于三元来说,或是一个重返中国乳业一线阵营的机会。
事实上,由于受到蒙牛、伊利的竞争围攻,三元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北京市场接连失陷,外部市场开拓困难。此前,三元连续亏损,直到今年4月底刚“摘帽”,小有盈利。
据三元年报显示,2007年三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1亿元,而伊利、蒙牛早在几年前已经过百亿,距离越拉越远。
不过,在三鹿、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乳业巨头相继爆出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之后,三元却经受住了考验。
三元的幸运来自于其对于奶源的掌控力。据了解,三元的奶源除20%来自北京市郊区的规模牧场外,其余80%全部来自三元食品的自建奶源基地,也就是三元集团的下属企业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
“最近很忙,最晚的一次加班加到凌晨4点钟。”说这话时,三元食品市场部经理王丹略显疲惫。据了解,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三元乳品在北京市场的销量骤增至原来的2-3倍。
不止是王丹,整个三元食品都在加大马力地运转着。据三元股份董秘王钤介绍,事件爆发后,三元在收购原奶方面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合同奶农,而是敞开大门接收所有送检的牛奶,只要检测合格的就都予收购。这样,从生产的第一环开始,整个三元食品的工作量就骤然加大了。“我们现在很忙,每天有很多会要开。”王钤表示。
“收购三鹿对三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王丁棉表示,“只要三元未来资金链不出问题,很快可以进入一线阵营了。”
“其实,三鹿的资产不错。”一长期关注三鹿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在出事之前,三鹿都已经做好了去香港上市的准备。
据公开资料显示,三鹿饲养奶牛80万余头,日产鲜奶6800吨,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先后参股、控股了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30多家牛奶企业。2006年,三鹿销售额为87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伊利、蒙牛。
“在三鹿的资产中,虽然生产线没有特别大的价值,但自有奶源这块却是三元所需要的。”上述会计师事务所人士表示,在这次奶制品危机中,三元之所以幸免于难,很大原因在于其一直依靠自有奶源发展,但这也制约了其对外扩张的进程,如若收购成功将是对其业务的一大补充。
但与此同时,三元也接过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三鹿的社会奶源是此次出事的源头,三元如若收购三鹿成功,则必须面对整合三鹿原有社会奶源的问题。
王丁棉认为,在接三鹿之后,三元的规模将比现在翻一番,尽管此次品牌受到巨大影响,但是此前三鹿的销售网络和奶源基地,都对三元的发展有极大帮助,为三元向一线企业靠拢打下了基础。
[责任编辑:lish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