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洁生
“奥康是中国民营企业创新的典范。”——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语
7月24日,奥康集团60多名高管,在历时整整10天、分赴全国34家分公司实地调研之后,齐聚风光旖旎的千岛湖畔,开始一年一度的“思考周”活动,再次掀起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头脑风暴。
“‘思考周’就是奥康的‘庐山会议’,我们已经坚持了8个年头,每年主题和形式都不同。”“世界鞋王”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津津乐道,“机会只垂青那些敢想敢干的人,企业要发展,要创新,就得‘生出思维的翅膀’,思考的力量是无穷的。”
短短20年,奥康从3万元、七八个工人起家,发展成为现有员工20000多人,年产量1000万双、产值超30亿元的全国民营百强企业。对这一跳跃式的发展历程,王振滔认为,奥康的20年,是企业内部管理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20年,是一种由家庭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国际化管理转变的20年。
痛定思痛 挣脱家族管理樊笼
和众多民营企业一样,家族成员在奥康起步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家庭式管理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振滔都陷于调停家族成员纠纷的琐事当中,成了不折不扣的“消防员”,根本无暇顾及其它。
“我经营这个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吗?可是现在生活好了,一家人却吵吵闹闹,那我辛辛苦苦做这个企业,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时陷入极度矛盾的王振滔时常这样问自己。就在他犹豫不决时,一件令温州业界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温州一家知名的制鞋企业突然倒闭了,而它曾经是温州最大的制鞋企业。企业倒闭两年前,王振滔还和那家企业老总讨论过家族企业的问题,因为他是董事长,儿子是总经理,女婿是副总经理,夫人是财务经理,在聊到如何处理企业中家族矛盾时,那位老总当时哈哈一笑,“大家都是一家人,难道还真打起来不成?”结果,儿子和女婿谁也不服谁,还真打了起来,管理混乱得一塌糊涂,企业就迅速走向了衰败。
这件事深深地震动了王振滔,促使他下定决心,冲破巨大阻力,在企业内部大刀阔斧改革,破除家族企业的管理弊端,这就出现了后来被业界传为美谈的“生吃”宴和“杯酒释兵权”。
1994年,王振滔的大多数亲戚离开公司,从经营者变成单纯的股东,股东所有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血缘关系不再阻碍企业发展,为奥康进一步扩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断突破 走上现代管理之路
家族管理问题解决后,为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使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奥康集团逐步制定了一套较为先进而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全面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对全体员工明确岗位责任,定员定岗,指标量化,予以严格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奥康集团在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方面,不断进行创造性的管理变革。
1995年,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伐,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王振滔成功运作了10多家企业,组建了奥康集团有限公司。
1997年,奥康又被国家工商局核准为全国无区域集团,逐步形成跨行业、跨区域、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走向全国,做强做大。如今,奥康已经发展成为以制鞋为主业,涉足商业地产、生物制品等领域,下辖国内外18个子公司和事业部。
1998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王振滔又审时度势,引进特许经营模式,大胆导入连锁专卖。是年1月,第一家奥康连锁专卖店,也是中国皮鞋业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正式亮相浙江永嘉县上塘镇。星星之火,早已成为燎原之势,现已有近5000家连锁专卖店遍布大江南北。
正是在这种“创造性的变革”之下,奥康的一切正在悄然改变。
知人善任 占领人才战略高地
“虽然突破了血缘障碍,但2001年时公司员工80%还是温州本地人,上班都说温州话,8点上班9点半到,上班时睡觉等现象很正常。如今公司管理人员90%是从外地招聘的,在公司,如果北大、清华、浙大等名校毕业生与你擦肩而过已不足为奇。”
奥康人力资源中心总监江兴华说这番话时,与其说想映照后来的变化之大,不如说是在提醒奥康当初的起点之低。
2007年1月,投入一千万,筹备近两年的奥康大学正式成立, 这也是目前中国制鞋行业唯一的企业大学。目前,第二期MBA班结束,张维迎、梁小民、于丹等著名专家、学者已相继受邀走上奥康大学讲台。
没有不合适的人,只有不合适的位置。轮岗制是奥康关键岗位人才储备计划的重要举措。轮岗轮出了奇才,轮出了奇绩。
经过多年发展,奥康已初具规模,但大企业通病也慢慢地显现出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速度较慢,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执行力不强,对管理层及时正确决策带来阻碍。
2001年,奥康与中国最大的软件商之一用友公司进行合作,从ERP软件网络分销着手,打响了“信息反贪”持久战的第一枪。
事实上,近几年来,奥康在一直在不断尝试借用“外脑”,对机构进行改革和流程的梳理,以此寻求内部管理的突破。
2006年,审时度势,引进国际铭略远迅等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再次调整公司组织架构,推动内部改革,强化了集团公司规划、监控和服务的职能,集团的管控模式逐步由操作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
对于此次全球战略联盟,王振滔用“三个需要”表达了他的真实意图:引进全球管理顾问,是奥康自身内部管理发展的需要,是奥康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自然延伸的需要,是奥康由产品、品牌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型的需要。
20年来,奥康集团从家庭作坊到股份合作,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管理的国际化变革,实现的是一次又一次凤凰涅磐式的提升。
20年来,奥康的管理创新实践,见证了奥康跨越式的大发展,也见证了大多数中国企业探索现代化管理方式,与谋求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革是奥康的唯一出路。”王振滔表示,“管理创新永远不会停止,奥康就是在这种‘破坏式变革’中不断扬弃和调整,从而寻找到不同发展阶段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