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6亿元!这是一个怎样的成交量?这是去年6124点调整以来沪市的最新地量。如果时间向前推得更远一点的话,这是自2006年12月14日379亿元以来的最少成交量。
目前市场处于熊市之中,跟2001~2005年大熊市期间的成交量相比,考虑到不管是总市值还是流通市值,现在都是当时的6~8倍,昨日382.6亿元的成交量只相当于当年的60亿元左右。
量能萎缩到极致
再来看看以前如此小成交量的时候,大盘大概处于什么位置。当时的成交量也是随着指数的阴跌逐渐减少,首次达到类似成交量的时间是2005年5月9日的51亿元,对应收盘指数为1130点;大盘在当年6月6日探底998点之后成交量仍然只有50多亿元,随后出现了一波反弹,成交量突破了100亿元,随后再次回落到绝对地量水平。最后一次突破该成交量是在2005年7月21日1020点对应的75亿元,之后基本上呈现价涨量增的态势,很快回升到100亿元之后就没有再下来了。
可以看出,昨日的382.6亿元,就相当于当时的60亿元。虽然两个时期的市场大小相去甚远,但只要能够大致预测到市场的最终地量,则市场走势的规律性仍然可寻。因此,不管是从6124一次性下探到现在的点位,还是从成交量的地量水平来看,目前的点位的确已经处于底部区域,这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目前政策面与市场分歧很大,一方面希望上涨,一方面却仍在继续打压。这种分歧需要时间来进行调和。
中期底部特征明显
正如历史上任何一次底部和顶部位置一样,市场的反应总要比管理层的要求晚几步:在管理层认为已经到顶并开始调控的时候,市场总会再来那么两三个月的上冲行情;在管理层认为已经到底的时候,市场却仍要我行我素地下跌大约15%~20%的点位,并且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盘跌时间。
不管是去年6124点的见顶还是今年2566点的见底(暂时将其认为是中期底部),都跟历史上的情况非常类似。因此此次3000点被管理层认为是不能破掉的底部,并且仓皇推出强心针似的救市措施——降低印花税,但市场仍然继续下跌到了2566点,正好比3000点低了15%。再从时间上来看,管理层保护3000点出现在4月底,算起来也正好有3个月时间了。所以,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抑或市场的成交地量,基本上中期底部的全部条件都符合了。
结合昨日盘中表现来看,由于整个市场交投十分清淡,盘中的涨跌其实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就目前的点位来看,仍然处于近期箱体之中。不过,由于2750点的趋势线仍然在接受考验,市场的短期趋势顿时令人担忧起来。今日需要关注的是上周五的低点——2720点的支撑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地量交易的市场说明大多数主力均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个别游资仍在活跃。既然主力们都在休战,那减少交易频率和关注度是完全可以考虑的。只有等待成交量再度温和放大,行情才有望继续演绎。
spen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