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市场迎来了巨额解禁浪潮以及创业板周五集中上市带来的心理资金抽出效应博弈下,周一便显露在了盘中的波动。但相对于受到销售量突新影响的汽车板块,美国甲流事件助推下的医药板块以及油价高涨背后牵引的煤炭、石油板块结构性走强,掩盖了题材股的动荡以及地产板块的市场博弈。其中QFII、社保基金、保资、基金等主导型机构逢低加仓的举动不妨多多思考,在市场心理背离的时候为何机构反而借机收集筹码,是集体作战有利还是孤军奋战来得有效呢?关于这点,今日重点结合有关消息面解读如下:
一、新能源上网并价再遇堵车 市场转变将何去何从
发改委26日在其官网网站发布了《关于规范电能交易价格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特别强调了级政府和电网企业不得自行提高或降低电力用户销售电价,不得自行以大用户直购电(或直供电)等名义实行电价优惠。而针对新能源并网发电,《通知》规定,发电机组进入商业运营前,其调试运行期上网电价按照当地燃煤发电机组脱硫标杆上网电价的一定比例执行。其中,水电按照50%执行,火电、核电按照80%执行;水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自并网发电之日起执行价格主管部门批复的上网电价。电网企业据此支付购电费,并计入购电成本。这在电力行业三季度的业绩转轨再次受到市场质疑。在国家主导能源改革的过程中,关系民生的电力如何进行合理的定价在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进入成长周期下,市场将针对政策性的风向细微转变而陷入结构性的博弈,期间的投资机会在隐性的政策牵引下或将付之东流,建议重点把握估值成长,屏除政策性风投。
二、统计局∶4季度GDP仍会较快增长
在数十家机构预测4季度GDP增速将达到10.6%的背景下,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26日表示,从目前形势看,今年第4季度GDP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长。同时国家统计局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各地区GDP与国家GDP之间的差距问题。其中,观点强调了宏观政策大方向没有改变的基础上,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国际形势转暖带动出口;消费者预期向好以及去年同期GDP增速技术较低等因素支撑。该表态在某种程度上也揭露了政策性转变在经济形态调整过程中的一个突破。而经济的高成长所带来的估值成长也必然得到加速博弈。
三、证监会:提高行政效率 股票上市改由交易所核准
根据证监会26日公布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草案)》,股票上市、暂停或终止股票、公司债券上市改由交易所直接核准或决定,而不是证监会授权证券交易所核准。该方案在征求意见后一旦得到有效的落实江预示着IPO进入鼎盛时期,从某种程度上也必然引发市场的心理屏障。但从事情的两面性来看,将为企业的融资拓宽渠道以及缩短时间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关键洞察市场经济处于景气周期的哪个阶段。
四、“监管五处”监管创业板公司 超募无所事处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6日透析,将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创业板监管体系,证监会专门在上市部成立监管五处,监管创业板上市公司。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重点,以保荐机构为切入点,努力处理好规范和发展的体系,不断培育优秀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但在剔除了防止爆炒、规范基金首日尽量不操作以及超额募集资金只能放在专业账户用于发展主业等政策性限制外,高市盈率对于市场的接受程度将经受大考验,此外,平均每家企业超募2.8亿元成为了资本落空,如何去发展主业将在一时间迷失方向。因此,我们重复一再强调的观点,创业板在短周期内推出不具备增值效应,相反的在股指期货酝酿的过程中,盘中的股指波动或带来结构性的炒作机会。
五、外围市场简述
在市场预期美国今年破产银行总量将升至106家以及银行业分析师认为2011年前地区性 银行不会盈利,并下调部分银行为“卖出”评级的双重 影响下,金融股率先反水。接着在一再强调的“强势美元”地位的反复下,盘中美元指数大幅反弹打趴了奋进的大宗商品市场,期金暴跌13.6美元,原油亦下挫1.82美元。截止收盘,主要股指在数据的空档期由升转降。振幅较大的道指逾两百点的波动。欧洲市场方面,受银行业增发新股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反压,估值全面走弱,跌幅均接近2%。
结合今日工商银行、上港集团等进入全流通时代的解禁“心理压力”以及新股申购带来的资金分流,市场或将进入“结构性”震荡洗盘,而季报的行情仍将在资本的有效运作下向纵深推广,一直延续到年报的综合估值水平上。尤其是本周作为收官战,多重蓝筹的联合发力现在值得期待。另外,以十大产业振兴掀起的并购重组浪潮将在央企整合的激发下进入全面的攻坚阶段。政策上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三届国际税收对话机制全球大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回升态势得到巩固,内需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仍将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这给市场消除“退出政策”效果添加了信息。但外围市场的大幅波动,特别是美元指数强势反弹给予大宗商品带来的套现机会影响下,资源类品种能否在业绩的支撑下平稳过渡将成为今日盘中继地产和券商等业绩股的表现之后的关键因素。此外,中国经济的崛起于世界地位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外资抄底A股的热情,即使国内信贷结构新收缩,外资的增势汹涌也不会短时间结束,热钱效应不妨作为重点考虑历史重复的关键,不要一味的追逐蝇头小利。
[责任编辑:hongwa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