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初2000点甚至2700点时大盘上涨的理由多于下跌理由的情形相区别:如今大盘站上3000点之后,继续上涨还是就此下跌,都有着各自充足的理由。
继续上涨的理由依然很多,大致可以归结以下几点:
1,IPO、增发等融资行为才刚刚开头,好不容易形成的牛市氛围,若不充分利用一下,岂不可惜?(参见《红周刊》第21期《2700点不是今年的顶部》)另外,银行信贷的超常规释放,释放的不仅是流动性,还为今后埋下了大规模坏账的隐患。如果刺激经济的所有风险全靠银行部门来承担,的确风险很大。而股市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一方,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2,正如近期各大媒体热议的那样,“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牢靠,过程仍非常艰难。”这一理念的深入人心,会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具体的表现形式诸如紧缩的货币政策至少在未来一段时期仍不会启动(比如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而通常出现紧缩的货币政策,一般都是在经济持续走好时。另一方面,市场资金的供应可能仅是刚开始减缓其增长速度,资金面仍会宽松一段时间。
3,人民币升值。好像已有一段时间很少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但没有找到太合适的解释。当前人民币仍有所低估,倘若下半年欧美经济与股市能有所好转的话,国际热钱依然会向国内集结。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可能导致股市下跌的因素:
1,高估值。当前市场超过30倍的PE,自然算不上便宜,当然有点高,虽然还无法与2007年牛市顶峰时相比。不过,高估值并不一定成为大盘就此下跌的理由,高估值能持续多久和多高都是难以预料的事情。
2,社会产能过剩问题。今年上半年我们成功解决了企业库存的问题,但下半年产能过剩问题是否会大规模爆发,值得关注。中国经济经历了2002年~2007年的高速发展后,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均衡在2008年的调整中充分地暴露出来,如何在解决产能过剩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给经济带来的波动及损失,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parry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