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逐季回落
发布时间:2008/11/4 15:43:02
 
文章内容

逐季回落趋势明显

从PMI指数来看,今年前十个月平均值为53.0%,比去年同期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指数逐季回落趋势明显,一季度平均值为54.9%,二季度回落至54.8%,三季度为49.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10月份PMI指数的变化,可能预示着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调。”

张立群分析,9月份PMI指数一度回升到50%略高,但是从10月份PMI的变化来看,3季度经济增长的回调,不是因为奥运会期间部分企业停产的短期因素,而是政策控制和外部环境变化综合影响的结果。他表示,7月份以后宏观经济政策已经从双防目标转为一保一控,近期保增长的任务日益突出,政策调整也比较密集。预计中国经济不会发生深度回调,未来将逐步回稳。

“10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PMI和里昂证券中国PMI指数都降至创建以来的最低水平,多数细项指数明显回落,显示经济增速回调尚未到底。”西南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董先安表示,应当进一步配合国际趋势大幅降低利率,同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全面减税方案,以稳定经济增长预期,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作为一个国际通行的反映宏观经济趋势的领先指数,制造业PMI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数据显示,本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除产成品库存指数略有上升、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持平,其余各项指数同比回落幅度多在6个百分点以上,其中购进价格指数、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回落12.4、10.3、9.6和8.4个百分点。除产成品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50%以外,其余各项指数均在50%以内。

制造业需求不足

数据显示,产成品库存指数自7月份以来持续攀升,9月份为近三年首次上升到50%以上,10月份再升0.9个百分点,达到51.4%。

20个行业中,目前有9个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高于50%,部分行业如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甚至达到60%以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分析,产成品库存指数持续攀升,并连续两月达到50%以上,可能预示着制造业需求不足,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现象较为突出。

董先安表示,产成品库存指数变化表明钢铁、汽车、纺织等行业面临的库存压力继续加大,相关企业同时面临价格回落造成的存货亏损风险。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7.0%,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最低。三年来PMI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大多保持在50%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分析,10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明显低于50%,或预示着目前制造业需求下降、生产减速,已经对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外,新订单指数下降,显示社会需求不足。反映需求的新订单指数今年前十个月平均值为54.7%,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平均值为58.6%,二季度回落至57.6%,三季度深幅下跌至47.8%。

反映出口态势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更为明显。今年前十月,各月出口订单指数均在去年同期水平以下,平均值只有51.8%,低于去年同期将近5个百分点。

通胀压力逐步缓解

PMI指数体系中,购进价格指数是从企业角度反映原材料价格升降走势的。

上半年,该指数除1月以外,其余各月均达到70%以上,平均值达72.9%。下半年则持续回落,自8月份以来呈加速回落,回落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显示,10月份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到32.3%,同比回落33.8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12.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明显回落。

20个行业中,除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烟草制品业2个行业高于50%,医药制造业位于50%的临界点外,其余17个行业均在50%以下。

针对购进价格指数的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分析,困扰我国将近两年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今年下半年正逐步缓解。

对此,董先安表示, 购进价格指数变化进一步验证了我国短期通胀压力得到舒解,与此同时,也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风险。

[责任编辑:jbyao]


相关文章
  • ·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微升至50.1 现企稳迹象
  • ·政府工作报告掘金:“中国制造2025”利好龙头企业
  • ·财政部:前三季税收收入增长快 增速逐季回落
  • ·[观点]刘利刚:中国制造业增长强减少二次探底担忧
  • ·国际期油电子盘反弹 中国制造业数据提振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企业危机后的现实选择
  • ·[图文]欧盟或将征碳关税 “中国制造”首当其冲
  • ·中国制造兴起第三次浪潮 世界合作成为主题
  • ·“中国制造”兴起第三次浪潮
  • ·从蒙牛跻身世界20强看“中国制造”CNN广告
  • ·世界认可“金牌”品质 蒙牛诠释中国制造
  • ·4协会否认“中国制造”广告因三鹿事件延播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