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行情后市预测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监管层再发重要改革信号 今天才是决战
发布时间:2014/12/18 17:07:32
 
文章内容

监管层四日三提注册制改革释放信号:真的要来了

在沪港通上周正式启动后,注册制改革正成为当前牵动市场神经的热词。四日内,国务院和证监会三次提到注册制改革,而且措辞已经由"推进"改为"抓紧出台"和"抓紧提出",笔者认为,这种提法的变化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市场呼吁已久的注册制改革已开始提上日程,改革真的要来了。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而就在一年前的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一年的时间,关于注册制改革的提法已由"推进"改为"抓紧出台"。

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也表示,监管部门正在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当前正在与市场各方一起集思广益、积极论证。 11月2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证监会将抓紧研究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

四天之内,对于注册制改革,从国务院提出的"抓紧出台"到证监会的表态"抓紧提出",笔者认为,"抓紧"不仅是对注册制改革进程的再定调,而且也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

事实上,自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国明确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之后,中国资本市场便围绕这个目标掀起了一场全面而深层次的改革。

从法律基础来看,对注册制改革起关键作用的《证券法》的修改正在积极推进,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发布的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证券法》修改将在12月份初次审议,即通常所说的"一读",而其最终发布则要经历"三读"。修订案正式发布后通常还有半年的过渡期再正式施行,届时注册制改革方案就有了落实的法律基础。

从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来看,一套以注册制为中枢的监管体系正在形成。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到退市制度改革;从并购重组改革到新三板、区域市场改革;从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到加强发行承销环节的制度等等,这一系列的改革都为注册制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了立法和配套措施为注册制保驾护航,可以说,注册制推出的环境正日益成熟。(证券日报 .安.宁)

老法师看盘:今天才是决战

在压抑数日之后,昨日市场再次迎来强劲上扬行情 。受央行降息影响,昨日沪指高开高走,盘中三年新高。同时,两市共成交5844.1亿元,也创出历史天量。

对于昨日的行情,几乎可以用“毫无悬念”来形容。大盘毫无悬念地高开,毫无悬念地大涨创新高,毫无悬念地放出天量,这就是多头在宣泄激情。降息了,钱多,就是那么任性。

再看个股表现,热钱在疯抢券商股、保险股,还有地产股。尤其是地产股,招商地产、保利地产、泛海控股、北辰实业,一大波地产股强势涨停。而保利地产的涨停,更让从香港来的“沪股通专用席位”首次现身。上证所公开信息显示,该席位昨日抢入保利地产达1.62亿元。另外,深市方面,万科A放量大涨8.32%。

央行的降息也激发港股昨日迎来久违的反弹,涨幅甚至超过了A股。昨日,恒生指数大涨456.02点,以23893.14点报收,涨幅达1.95%,成交量放大至1052.5亿元。同时,H股指数更是大涨3.79%,以10842.83点报收。

不过,你不要以为昨天市场大涨且创出新高,就是万事大吉。毕竟,昨天大涨看上去是那样的理所当然。而空头似乎也不在意这一天的得失,股市上涨,能够预期的无非就是央行再次降息或者降准。但是,真正对市场产生关键作用的,可能还是经济数据 ,一旦宏观经济数据难以让人满意,那么震荡可能还是要来的。另外,后市能否继续逼空,关键要看周二。新高之后,今天能否有效站稳,甚至再接再厉向上打开空间将是决定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所以,今天才是多空双方真正决战的开始。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5844亿元再创天量 七机构热议上涨空间

分析人士表示,日K线上,MACD与KDJ指标都在形成金叉,说明走势重新走好。

消息面上,三消息发力影响A股

天信投资:影响A股走势的消息主要有三个: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部分银行迅速做出反应,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第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22日在某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抓紧研究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他同时透露,证监会正在抓紧制定股权众筹融资监管规则,努力为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股权融资拓宽渠道。

第三,新一批新股申购本周启动,其中上交所5家,深交所中小板3家,创业板3家。数据显示,11只新股发行数量合计将逾6亿股,拟募集资金82.1亿元。国泰君安预计,本批次新股发行预计冻结资金超过1.6万亿元,创本轮IPO重启以来的峰值。

技术上,后期仍有上涨空间

华讯财经(微博):昨日沪指放量再创新高,日K线上,MACD与KDJ指标都在形成金叉,说明走势重新走好,后期还有上涨的空间。15分钟K线上,MACD金叉后,运行在高位,红柱开始走平,均线在形成多头排列,但是KDJ指标已经超买,总的来说,还有冲高的可能,但之后恐怕会高位震荡一段时间。

巨丰投顾:整体来看,在多重利好刺激下,指数选择大举翻多,证明场内做多资金的决心。而昨日的跳空长阳改变了之前的调整轨迹。不过创业板指数一度逆势翻绿以及市场上涨过程中仍有500只左右个股下跌,证明市场结构性行情的格局未变。

同花顺:从技术面看,昨日股指跳空高开形成大幅跳空缺口,直接造成5日均线拐头向上,即将上穿10日均线,若接下来5日均线能够上穿10日均线,则有望重塑多头局面。总体来看,由于缺口巨大,未来几日或将调整,若缺口不回补,则大盘有望继续上冲3000点,若缺口回补,则行情或将迎来较强时间调整,2486点将成为多空对峙的关键点位,直接关系到未来A股冲击3000点的大涨浪潮。

源达投顾: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两市股指昨日均出现突破缺口,一改前几日缩量行情,MACD指标和KDJ指标均形成金叉,显示市场上涨意愿强烈,但面对上行通道上轨及长达三年的高点2536点一线压力,还需量能予以助推,否则难免反复。

操作上,关注低估值周期性板块

启富证券: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的投资方式,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财务状况、发展战略选择可操作标的,然后运用事件驱动理论寻找短期有可能上涨的潜力个股。对于银行、券商等大盘蓝筹股可以中长期关注。

华讯财经:操作布局上,仍需要保持谨慎,投资者可重点关注金融、地产、基建、铁路、电力等板块;与此同时,央行此次降息,意味着降息周期开启,降息受益概念股亦可关注。除了这些以外,如果投资者把目光放在“冬末春初”的角度来看,历年高送转等资本运作题材都是年末主力炒作的热点,值得现在提前布局关注。

巨丰投顾:短线操作上追涨需要谨慎,防止风格切换的时候在高位被套。投资机会方面,建议布局沪港通中炒作力度较弱的半导体、食品饮料、文化传媒、银行等板块以及受益降息的强周期板块中的低估值品种,比如有色、煤炭等板块。

大摩投资(微博):短期来看,降息对于周期性板块的利好作用明显,首先降息将对负债率高、财务费用占比高的周期性板块形成积极作用,例如钢铁、有色、煤炭、造纸等板块;对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以及房地产股形成利多;由于非对称性降息,静态看对银行利润增速形成压力,但对其资产质量形成正面作用,因此对低估值的银行板块整体属于中性偏多,非对称降息并非全是利空。操作上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相关的低估值周期性板块,成长股方面可关注年末高送转主题及有并购重组潜力的相关个股。

牛市投资主题不会频繁转换

沪港通之后迎来降息,接连不断的利好让市场亢奋,也让很多人忐忑不安,此时更需要明趋势、跟主流。

降息为系统性利好,带来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盈利上升、无风险利率下降,都是支持股市逆转的决定因素。这个时点的降息,进一步强化了A股的强势,也加大了向牛市转移的力度。周一大盘整体并没有出现过度飙涨,维持扎实向上的节奏,整体气氛保持良好。虽然牛市会创历史新高而且会不断创新高,但大多数人也不容易把握机会。要做到每次回档调整买入,每次飙升减持,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所以,一轮牛市结束时,不断折腾的投资者,其投资收益率可能不如“买入并持有”(Buy and Hold Strategy)的。牛市趋势下,我们有必要强调“买入并持有”(B&H)策略,前提的是要从海量信息中确定3-5条投资主题并构建组合或重点标的。

投资主题在一轮大行情中并不会不断转换,转换的往往只是市值结构。核心主题也总是与经济增长主线直接关联。以港股投资为例,1995-2000年,联想集团上涨50倍;2003-2007年中国移动涨10倍;2008年至今腾讯涨20倍。基于此,笔者认为,降息、沪港通或注册制等消息,带来的只是局部性扰动,不会改变原有趋势和热点主题。

像地产产业链,虽然降息对地产是利好,但这不是主流,与转型升级有关的投资主题才是主流趋势。站在全球视野来看也是这样,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核心是美国 “再工业战略”推动其经济进入上升期,当前已开始强烈影响全球性资本流动,并开始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其中,支撑过去数十年经济增长的地产产业链已转入长期衰退期。而进入长期上升周期的,必然是与我国转型升级发展路径相关联的产业。概括起来,可关注两大焦点。

首先应该把目光聚焦于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战略就是“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还有就是“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按麦肯锡的研究,全球科技方向是移动互联网、知识型工作自动化、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等。我们可以攻克的核心技术呢?像北斗、军工、高铁、通信、核电、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是有优势的。当然,国家安全战略也全面推动芯片、软件等产业的成长拐点。小幅调整后的新产业主题,近期有望再度升温。

另一个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战略。表面上,受益于基础建设传统产业,但最核心的是金融、文化的输出,包括生产性服务、科技服务、健康体育等第三产业,隐含巨大机会,而且这些也是受益于国内需求挖掘的群体。受中纺投资 (安信证券)、东方明珠 (上海文广)等并购刺激,近期券商 、文化传媒还将持续炒作热度。

经济转型期最需要牛市,就像美国1982-2000年期间,着力于经济转型,GDP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但出现了持续18年的大牛市,成就了一大批新产业蓝筹。这也是我们当下的中长期策略。投资者应继续坚定选择军工、TMT、大服务(金融、文化、科技服务、健康体育)等,构建股票池,适度波段交易。未来1-2个季度,要调整的只是相关核心主题的标的,由低市值股向中市值股(100-300亿)转移。(上.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文章
  • ·监管层再发重要改革信号 今天才是决战
  • ·监管层再次收紧二套房政策部分地区首付将高于五成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