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周四的十字星调整后,昨日受金融股上涨带动,上证指数成功收复2400点。截至收盘,沪指报收2406.86点,全天上涨28.23点,并且成交量放大至1017.70亿元。至此,本周5个交易日呈现三阳加两阴的良好组合,沪深两市均实现了周线三连阳形态。
分析人士指出,在宏观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出现了持续的强势反弹,的确有些出乎部分投资者的预料,但仔细探究不难发现,诸多利好共振成为助推A股飙升的主要动力。更重要的是,三大历史性特征开始浮现,A股市场的性质或由此进入巨大转换期。
四大利好继续发酵
第一,货币政策微调预期加大。央行19日进行了200亿元91天期正回购操作,低于前次操作规模,公开市场连续第四周实现净投放。不过,19日资金利率不跌反涨,银行体系流动性再现趋紧苗头。分析人士指出,未来资金面或面临多重压力,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有望加大。在具体政策工具方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放松流动性首选。
第二,各地金融试点不断接力。温州、深圳、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的“金改”热风刚刚吹过。近日,又有媒体披露,珠三角金融特区方案已经上报了国务院。在此背景下,市场层面的热点不断传递和延续,更重要的是,在这各地金融试点不断扩大的背后,更多的折射出了宏观政策微调力度加大的积极信息。
第三,基建投资规模开始恢复。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近日强调,确保京石、石武客运专线按期开通运营,确保按计划全面兑现“十二五”铁路建设目标。还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投资,吸引民间资本,拓展铁路建设资金来源。这是铁道部今年以来对铁路建设最为明确的表态,也透露出一度收缩的基建投资规模开始恢复。
第四,A股估值优势吸引国内外长线资金进场。近期,不仅是QFII和RQFII入场跃跃欲试,国内不少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悄然进场。陆续发布的一季报显示,社保基金、保险资金正在不断加仓增持。分析人士表示,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水平,成为不少国内外机构加速入市的主要原因。
三大历史特征重现
首先,历次行情的启动都是始于一轮改革。2005年开始的大牛市,开始于股改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其本质上都是金融体制的改革。而金融体制改革,目前在全国各地试点地区不断出炉,为行情的发轫奠定了政策性基础,为市场提供了持续做多的理由。
其次,自今年1月份以来的上攻,多数是二线蓝筹股,这是过去每轮级别比较大行情的典型特征。煤炭、有色、房地产、券商等等个股轮番上攻,在股指关键的突破关口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折射出当前行情的性质正在发生积极转换。
最后,从盘面技术来看,沪指120日均线自去年4月份以来,首度呈现出递增的局面,改变了持续下行的趋势。作为大盘中期市场走势的重要依据,120日均线的挑头向上,更加奠定了大盘中期向好的格局。加上之前的60日均线与120日均线形成金叉,技术形态上逐步确立未来向上运行的趋势。
总之,A股行情虽然受到大环境基本面约束,行情整体的规模性与纵深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种种积极迹象的背后,至少折射出行情底部阶段的一种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