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出现企稳预期。财政存款下降超出季节范畴,财政支出明显增加,政府投资项目开始启动;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增加,基建投资明显升温;发电量、钢材以及水泥产量出现拐点,工业增加值有企稳迹象。鉴于一季度经济下滑速度过快,二季度货币政策有望继续调整,预计经济企稳的预期将会逐渐回升。
盈利企稳预期强化。工业企业盈利下滑的冲击因素主要来自于成本上升与需求下降。对于前者来言,主要表现为主营收入下降速度小于净利润下降速度,如2010年一季度至2011年一季度。对于后者而言,需求低迷下的主营收入下降速度快于净利润下降速度,如2012年一季度。
我们认为,成本冲击已开始明显弱化,国内需求企稳预期之下,盈利增速企稳预期将会得到强化。因此,继一季度企业盈利加速下行之后,二季度市场对盈利滑坡的担忧将会缓解。
预期检验、预期修正及新预期的酝酿期。经济企稳预期、盈利企稳预期为4月A股反弹提供基本面动力。但是,综合外围环境、流动性预期以及宏观实证,4月以来的反弹与一季度反弹应有显著差异,至少从反弹延续性上来看应是如此。我们认为,4月末的市场走势或已经反映了沪深300ETF建仓、银行股的分红以及QFII入市的预期,甚至蕴含了存款准备金率“五一”下调的预期。
因此,5月将成为检验预期、修正预期及新预期的酝酿时期,A股市场或将出现冲高回落的拐点。
维持二季度以来的市场观点不变。预计5月大盘有望维持震荡格局,上证综指的主要运行区间在2200点-2500点。我们维持二季度以来的市场看法,即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有限,但向上推动力也明显不足,大盘将维持区间震荡,个股将在震荡中分化。有鉴于此,低估值蓝筹股可攻可守:经济企稳预期-估值修复预期-低估值蓝筹股具备进攻性;制度变革力度加大-股票供给压力-低估值蓝筹股体现防御性。不过,前期持续推荐的变革主题,我们态度开始谨慎:预期形成-预期兑现的过程中,预期易被透支,主题风险有所加大。(曹阳 整理)
策略汇
警惕政策不及预期风险
可优先配置中盘蓝筹股
金融改革和证监会导向是全年主题,但是短期炒作过度,会有回调;平台贷有所松动,但后续如何执行不明确;信贷超万亿,但结构值得关注,票据和个人短贷太多;项目批复、铁路复工,但新项目很少、老项目居多,而且铁路已复工八成,还有多少?房地产放开改善性需求估计很难;最实在的降准,一拖再拖,去年11月第一次降准,市场普遍预期一月一降,2月份才降准,大家预期两月一降,现在连这个节奏都被打破了。临近假期,投资者对政策的预期还是很强烈,但很可能五一乃至整个五月,失望大于希望。首先,创新大会可能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其次,以目前的信贷投放节奏,四月信贷再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第三,CPI下降的空间不大,大概率与三月持平,始终是个干扰,如果再飙升,超过三月,风险就增大。第四,巨量的沪深300ETF不一定能拉动蓝筹持续上涨,莫忘记2007年9月和2009年7月都是股票基金发行最盛的时候。
从乱战格局到梦醒时分,从预期政策放松到政策证伪。过去几个月,行业轮动很快,但还是有线索。首先,我们必须从经济大波动的思维中挣脱出来,过去几年由于经济大起大落形成的宏观自上而下的思维对大家束缚很重,今年从这个框架出发很难寻找投资机会。其次,市场特征和预期变化是今年更值得关注的角度,虽然很难。2月份,市场陷入乱战格局,电子最好,投资者强行寻找基本面理由,对经济的预期达到不切实际的阶段;这一预期在三月被证伪,进入梦醒时分,风险偏好下降导致消费取得相对收益;三月末,在充分接受“经济证伪”后,市场开始预期政策放松,地产和金融最好;到了五月,有没有可能“政策不及预期”?要知道,从全年的框架下,通胀有约束,政策不持续,经济“李宁型”,政策放松,但是不会太快。所以,如果说三月是“经济证伪”,那么五月可能是“政策证伪”。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五月份买什么?首先,经济、通胀和政策处于刀锋平衡,对投资的贡献下降,主题投资的效用凸显。其次,全年的主题应该还是证监会的动作,所以“中盘蓝筹”和“证券”可为底仓,在调整中底部逐渐提升,而中小市值股票(除非是特别好的真成长)底部逐步下移,由于市值占比不一样,整体市场的底部会有所上移,但空间不明显。最后,大资金可以以“中盘蓝筹”为恒星,以成长股为卫星。从时间窗口上看,五月至六月中,由于“政策不及预期”,市场重心可能有所回落,但空间估计不大,我们还是维持震荡市和2200-2500点的区间判断,部分成长股如电子和医药,可能有较大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