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行情后市预测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利好因素仍将不断发酵 金融创新成反弹动力
发布时间:2012/5/2 4:06:56
 
文章内容

本报记者 张 颖

4月的A股市场,在政策暖风频吹的情况下,可谓是春暖花开,热点不断。分析人士认为,回顾4月,最大的“市场特征”就是政策放松预期和金融改革。

沪深300是4月反弹主力

2012年1月-4月,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达8.95%,深成指累计涨幅达14.15%,沪深300累计涨幅为11.95%,中小板综指累计涨幅为6.4%,创业板指数累计涨幅为-6.08%。

市场经过一季度的先扬后抑后,一改3月的低迷走势,重拾升势。4月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达5.9%,全月成交额达14687.8亿元,较2月、3月的成交额有所减少。深成指表现出色,累计涨幅达8.18%,创出了年内月涨幅最大。沪深300累计涨幅为6.98%。中小板综指累计涨幅为3.78%,创业板指数涨幅为0.97%。

从周线看,在4月整个市场的交易中,深成指表现最为突出,在4月13日,深圳出台重大金融创新后,深市稳步攀升,周线上深成指连续4周收阳,成交量也随着不断增加。沪深300也表现出色,连续4周收阳。

上证指数在连续3周阳线后,最后一周略跌,最终演绎出红4月。在全月17个交易中,多数交易日均出现上涨,仅有6个交易收阴。4月24日形成的当月最高点2415.75点,最低即为当月首个交易日,4月5日的2251.39点低点。可见,4月的市场在首日之后便开始了一路的攀升。

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同上证指数走势类似,均在连续3周收阳后,出现回落。尤其是创业板指数,4月末深交所出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在创业板退市制度将正式推出的打击下,最后一周创业板指数大幅下跌5.98%。

总之,华泰证券认为,四月份在政策再度放松的预期下持续反弹,其中金融创新和房地产调控的预期是市场持续反弹的主要动力。由于金融服务和房地产在沪深300中权重较大,4月份的反弹主力来自于沪深300。

金融创新成反弹动力

综合外围环境、流动性预期以及宏观实证,4月以来的反弹与一季度反弹应有显著差异,至少从反弹延续性上来看应是如此。中原证券认为,经济企稳预期、盈利企稳预期为4月A股反弹提供基本面动力。4月份金融创新和房地产调控的放松预期是市场持续反弹的主要动力。

从4月份的走势来看,4月的首个交易日,市场便喜迎开门红。两市在管理层接连抛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大小QFII投资额度扩容、释放货币政策宽松信号等暖风频吹下,出现报复性上涨,沪指首日上涨1.74%,收复2300点大关;深成指上涨3.17%,重返60日均线之上。

随后,大盘经过2日的震荡回落后,重拾升势,连续5日收阳。市场伴随着首批一季报的亮相,绝地反击沪指重上2300点,深成指也随之站上万点大关。

此后,进入4月中旬,证券市场新政频出,同时,地域金融制度创新给券商、期货、保险等金融服务板块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带动大盘指数继续反弹。金融体制改革成为市场的重头戏,金改主题概念股,券商股,金融板块均成为了反弹的急先锋。而金改概念的崛起正是基于政策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预期。

对于4月末市场的走势,业内人士认为,这或已经反应了沪深300ETF建仓、银行股分红的预期,甚至蕴含了存款准备金率“五一”下调的预期。

4月份金融创新和房地产调控放松的预期是市场持续反弹的主要动力。中原证券表示,由于金融服务和房地产在沪深300中权重较大,4月份的反弹主力来自于沪深300。与前两个月截然不同的是,30倍以下市盈率的公司占比明显上升,而30倍以上的公司占比则明显下降。从市净率的变化来看,市净率在3倍以上的个股占比明显上升,从3月底的45%上升到57%。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监管层近期引导3600亿以上的QFII长线资金入市,显示出对A股市场呵护;中央汇金在今年首季对银行股的增持;以及预调微调政策隐含重大积极政策信号等因素合力形成了近期市场反弹的主要动力。这些因素还将不断发酵,推动A股走上价值回归之路。


相关文章
  • ·大盘窄幅震荡 反弹动力或正减弱
  • ·A股长线利好因素正在积聚 下半年市场乐观
  • ·利好因素仍将不断发酵 金融创新成反弹动力
  • ·反弹动力减弱 短期股指或将触及底部
  • ·[图文]超跌孕育反弹动力 亚星客车连续上涨6日
  • ·苏克敦金融:欧洲及中国利好因素支撑基金属
  • ·“结构性”政策积极 提供间歇性反弹动力
  • ·[图文]市场反弹动力开始减弱 或仍将以震荡为主
  • ·[图文]恒基投资:市场正逐渐积聚反弹动力
  • ·[图文]大盘反弹动力趋弱 重仓者可借反弹减仓
  • ·[图文]鲁银投资:技术反弹动力趋强 逢低波段关注
  • ·[图文]15日PTA大幅下跌 没利好因素看空气氛浓厚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