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经过震荡反弹后,高位拉锯局面较为明显。尽管多方攻克了90日线并站在前期下降趋势线的边位,但向上动力明显不足,特别是近期出现量增价滞的局面,显示空头力量也在凝聚。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春节后A股市场震荡拉锯的时涨时跌,使得市场投资者左右为难。从板块轮动来看,有色、黄金、煤炭、银行、保险、超跌、地产等品种不时表现,但其持续性均较为有限。我们通过多空因素演变来看,总体认为目前A股市场特别是“两会”前,A股市场在分歧中难以出现真正方向即趋势性变化、品种博弈表现或回归的震荡拉据将是主要特征,即市场总体波动震荡格局难以改观,除非期间出现重大因素的转变,而关注股票技术轨迹与供求演变因素,投资把握节奏即控制风险仍然非常关键,
从技术轨迹来看, 自今年初上海综指2132点反弹以来,从指数轨迹来看,目前沪综指呈现上升楔形的技术形态非常明显。对于此类技术形态,对于技术分析的投资者而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与警惕,因为它绝大多数最终是一种向下逆转破位的形态,尽管目前还无法判断市场可能在反弹后逆转的时间点,但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需要保持现金比例,以防市场不测风险格外重要。从目前沪综指轨迹形态来看,我们连接上下底边位置,可以明显看到其呈现了上升楔形的轨迹。我们研究发现,沪综指经历去年底股价经过一段时间大幅下跌之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性反弹,当股价弹升到某个高点时,就掉头回落。不过这种回落较为轻微而缓和,因而股价在未跌到上次低点之前已得到支撑而上升,并且越过上次高点,形成一浪高于一浪的趋势。第二次的上升止于另一两点之后,股价再度回落。我们把两个高点和两个低点分别用直线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上倾的楔形,这就是上升楔形轨迹,从目前RSI指标来看,也出现了顶背离,比如近期沪指不断创反弹高点,但RSI却不能创新高,并有向下发散趋势,因此此类技术形态的实战意义在于趋势逆转前的耐心,也提前收兵。
从今年供求关系来看,我们认为A股市场实际上面临较大的压力。从股票供应来看,相关数据显示的情况已较为明朗。比如据2012年《中国证券报》信息显示;至2012年2月10日,今年有36家公司先后提出增发计划,较去年同期10家明显增多,而至目前推出预案尚未发行的再融资总规模已达6080亿元。从今年IPO情况来看,目前有515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上市。如此庞大的排队公司数量,预示 2012年每周将有10家公司上市。由于主板公司增加,预计规模超越以往。进入2月下旬,沪市主板IPO明显提速,2月10日,吉视传媒、环旭电子等同日发行,本周还有中国交通等主板股票陆续跟进,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创业板、中小板IPO为主流的年份已发生到沪市主板,说明大盘IPO将可能加快发行步伐,增大股票市场供给。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供给方面还有较多创业板、中小板及部分主板解禁股的压力,同时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创新交易品种可能会在未来分流资金。从资金供应的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看到明显的场外资金入场迹象,能够看到是管理层关于鼓励养老金入市、银行资金投资股市,但实际上这两部分已有入市,而争论与统一性政策难出,导致目前国有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共争资金现实,从另一机构资金来看,基金的销售也非常不畅,相关市场统计显示,目前基金整体仓位在80%左右,能够动用的资金比较有限。
总体来看,技术轨迹形态所体现的上升楔形看跌形态显示,市场短期内可能逆转向下,而就供求关系角度来看,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可以抛开基本面的变化与稳定,但从技术因素与股票供求上,对于投资者而言认清这两大因素变化或对投资把握市场节奏或有其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