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银监会、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共同发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分为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要求4月1日起各银行对于服务收费项目明码标价。这份意在“完善银行服务收费管理”的政策草稿引来公众一片质疑——银行“高收费”就要被官方坐实认可了?贷款“搭配销售”将被叫停
2月初,银监会已就整治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下发了通知。要求银行展开自查,3月底前将收费价目名录公布,4月1日起就要按照公布的价目收费。曾有个别银行网点在办理市民住房贷款申请时,要求贷款人购买正在发售的基金,或购买一定金额的理财产品。而按照此次发布的通知,这类“搭配销售”的行为将不再被允许。
大连市银行业协会方面表示,去年早些时候,市银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都已签署一份名为《大连市银行业服务收费及产品价格公示告知管理规约》的自律文件,承诺透明履行其告知义务,拒绝收费“先斩后奏”。
在大连市内商业银行较为集中的新开路一带,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在厅内的显著位置挂出了服务收费公示牌,大门前的滚动字幕也有“明码标价”的提示。多家银行的公示牌均有“公示牌公示未尽的项目,请在收费公示查询机或价格公示手册查询”、“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收取”这两项备注说明。银行“明码标价”遭质疑
不过,本次三部委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被指“隔靴搔痒”。其中,公众质疑最集中的一点是:银行收费若无正当性,“明码标价”只会使其高收费“合法化”。从2003年到2010年短短7年,银行收费项目从300多种飞增至3000多种,递增速度高达10倍。在多项收费中,令市民费解而不可思议的,首当“小额账户管理费”。
去年,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联合要求自2011年7月1日起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11类34项服务收费。出乎市场预料的是,“免费日”却成为银行“左手免费、右手收费”的微妙时间点。就在这一天,多家银行开启了小额账户管理费、密码挂失费等。
记者昨日以储户身份拨打多家银行客服电话了解到,目前超过半数的银行都在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这其中,有国有银行,也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银行之间的费用差异从每季度2元到450元不等,最高相差225倍。目前多家银行对小额账户管理费按照每季度3元或每月1元的标准收取,起收标准多为300元到500元不等。不过,有部分中小银行不收这项费用。算账存9.9万一年倒贴1305元
外资银行对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收取标准比中资银行高出许多。一家外资银行日均余额不足10万元,每年就会被扣费1800元。这意味着,假如一位储户将9.9万元人民币存入其活期账户,按照存款利率0.5%计算,其一年共得利息495元。因其账户不满10万元,一年共须付1800元的费用,储户存款不仅没有增值,反而倒贴银行1305元的费用。 记者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