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投资理财理财学习
 
 
银行理财乱象:伪结构性设计实为揽存
发布时间:2011/12/5 5:15:36
 
文章内容

银行理财乱象:假创新避监管手段繁多

官兵/漫画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

被视为影子银行体系重要组成的银行理财产品,在迅猛发展过程中,一些假创新、实为绕开监管的操作手法层出不穷。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暗藏了大量风险,一旦风险爆发或将累及银行自身。

伪结构性设计实为揽存

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了实现保本,通常通过投资于存款或低风险债券等产品获得稳定收益,再运用该笔收益去投资高杠杆的金融衍生品,实现保本的同时以小搏大。

然而随着今年三季度以来银行存款压力增大,结构性理财产品已成为部分银行变相吸收存款的工具。一些为了获得结构性存款而设计结构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被业内人士称为伪结构。

“伪结构理财产品有多种,比如有的设计了不可能达到的触发条件,或者设计了100%能达到的触发条件,结构设计成为摆设,到期获得收益率没有悬念。”深圳某股份制银行资金交易部人士称。

而有的“结构性理财”的产品则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实际上并无结构化设计。中国银行网站上一只名为“汇聚宝1111DE6M2”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说明书显示,虽然该产品名为结构性理财,实际上该理财产品资金将纳入中行资金池进行统一管理运作,投资于“债券、票据、拆借等国内外金融市场工具”,根本没有说明挂钩何种标的。

不管结构性理财产品业绩表现如何,均可为银行带来大量结构性存款。中国银行今年9月末交易性金融负债余额达到6125.9亿元,较年初大增183.77%,主要原因是结构性存款大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行交易性负债增加2201.79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增加额则高达1765.37亿元。6月末,交易性金融负债中结构性存款占了99.2%。

资产池“炒大锅饭”

据了解,有的银行将大量理财产品资金组成了巨大的资金池,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直接入池进行统一投资、运作、管理。

由于理财产品资金入池后与其他理财产品的资金混在一起进行投资,因此外人很难知晓入池的理财产品资金究竟具体如何运作,也无法得知银行是否按照收益和风险匹配的原则分配收益。

同样以中行上述产品为例,“汇聚宝1111DE6M2”募集的资金进入中行的资金池后与其他理财产品的资金混为一体,中行对资金池里的资金进行统一投资运作。那么,一旦某笔投资出现损失,如何确认是哪一只产品的损失,还是各个产品平均分摊?对此,上述产品说明书中并没有提及。

记者还注意到,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中行多只投入中行资金池的理财产品的期限、收益在一定时期内已实现“标准化”。比如,多款6个月期限澳币理财产品预期投资收益率为6.4%,多款6个月期限欧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7%。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 ·[图文]银行理财产品仅73%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 ·[图文]节后银行理财收益下跌 专家称“取长”为上策
  • ·[图文]本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达5.21%(附产品)
  • ·专家:银行理财收益率呈下行趋势
  • ·[图文]【理财周报】银行理财收益排行榜:最高7%
  • ·[图文][理财日报]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10%
  • ·收益率破6产品多 年底选购银行理财产品5大建议
  • ·年末效应重现 银行理财收益率再乘“直升机”
  • ·[图文][理财日报]银行理财看涨股市型预期收益10%
  • ·银行理财节后“变脸”预期收益率集体跌进6%
  • ·银行理财冲高回落后 哪款产品还有6%以上收益
  • ·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受冲击 收益率高位滑落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