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微博)10月28日讯 本周,62家基金公司旗下821只基金三季报披露大戏收官。据天相投顾对基金三季报的统计显示,受股市大幅下跌拖累,三季度所有类型基金合计亏损达到2510亿元,为今年最大亏损季度。同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再度缩水,三季度末,全市场64家基金公司资产总规模缩水至2.13万亿元。三季度不太理想的成绩单尽管有所预期,但在巨亏的环境下,对基金公司的指责仍是当前舆论最主要的声音。对此,有基金高管表示,不回避当前的困境,不放弃现在的努力, 也希望投资人能多一点理性和期待。
基金业绩与规模遭双杀
进入三季度,海外市场波动加大、国内紧缩政策持续,A股市场出现大幅下跌,债市表现疲弱,基金操作难度上升。顺延今年以来基金亏损加剧的趋势,三季度各公司旗下基金本期利润总和均为负值。来自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总亏损额达到2510.74亿元。各类型基金中,仅货币基金本期利润为正。股票型基金亏损1633.69亿元,混合型基金亏损651.47亿元,债券型基金亏损70.08亿元。
公司的亏损幅度与其规模成正比,华夏、易方达、南方、广发、博时整体亏损居前,其亏损额度分别达到了218 .6亿元、163 .85亿元、134 .04亿元、118 .94亿元、117 .14亿元。而相对亏损较小的基金,如民生加银、浦银安盛、纽银梅隆、浙商和金元比联等,亏的少则因资产规模小。
市场环境混沌不定与净值业绩跌跌不休使整个基金市场人气低迷,三季度投资者继续上演“大逃亡”。从公司角度来看,基金公司总管理规模显着缩水。据天相投顾统计,64家基金公司(有两家基金公司新基金成立较晚不需要公布季报)旗下基金合计净值规模(剔除重复计算的ETF联接基金)为20993亿元,较二季末缩水2285亿元,缩水比例达到9.82%。
与此同时,有众多中小基金公司规模没能达到盈亏平衡线。据统计,64家公司中规模不足100亿元的公司有20家,除了浙商、纽银梅隆西部、平安大华、富安达等4家新公司之外,其余多数老基金公司系常年规模排名落后,无法有效实现规模的增长。
基金业遭冷遇的热思考
三季度基金交上的这份成绩单,实在不能让众多持有人满意。今年以来对于基金业绩有不少怨言的基民们,甚至外界也因其持续萎靡不振的表现,对基金公司的整体投资产生迷惑或者悲观的情绪。作为一个资产管理的公司,如果不能给投资者赚钱,基金的立足点在哪里?整个市场在不断扩大,基金行业的话语权逐渐减弱,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在日前举办的“基金业领袖峰会”上,来自基金行业的基金高管们对此展开了激情的讨论,客观地看待当前的舆论,并不回避外界的质疑。“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好像很难有所作为,在行业低谷的时候,很多声音和矛盾在这时候被报道出来了,对我们思考行业走向也是好事情。”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刘晓艳也表示,“有这么多声音质疑基金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种进步,这样就是想往前走,给整个基金行业提供一个生存的环境和土壤。”
对于基金投资,不少在场的基金高管指出,基金本身是一个长期投资,不能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判断这个行业或者对这个产品做一个定性,以及以这两年的表现否定基金一直以来的努力。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或者运作的周期,都会有起伏的状态,因此相对来说现在基金业面临的困境非常正常,基金业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不可能停滞不前,困难是有的,是暂时的,而未来是光明的。在此之前基金公司需要修炼好“内功”,反思所遇到的问题,认真做好投资,为持有人带去回报。同时也希望投资人能更加理性,给基金业一个包容期,给予乐观的期待。(全景网/基金频道 李泽玲)
更多详细内容推荐阅读全景网携手大型财经电视节目《财富天下》联合推出的基金周刊专题系列第188期:《三季报收官 基金反思“受冷遇”》。
(李泽玲)